後一個題目的時候,一道鐘聲隨之響起。

“此番考核結束,諸位學子停筆!”

隨著宦官的一聲高呼,諸多學子紛紛放下手中的毛筆,然後將解答好的試卷整齊的擺放在了桌案上。

在這些學子當中,有如田豐一般,解答完所有題目之人,也有隻解答了一兩個題目的人,有自信微笑者,也有沮喪嘆息者。

緊接著一群小黃門開始上前收攏考卷,三千學子也紛紛起身,然後在宮中侍衛的引領下,朝著宮外走去。

德陽殿內,除王潛、陳蕃、李膺、竇武、盧植、荀爽等朝中大臣之外,還有鄭玄、蔡邕、橋玄以及上百名在野的一些名士大儒。

這些人,都是劉宏特意請來,幫忙一同審閱此次考核試卷的。

劉宏看向殿內眾人,先是拱手一禮,而後沉聲道:

“諸位,此番考核,乃是朕御極之後的首次推舉賢良,於朕、於大漢,都意義非凡,望諸位能細心審閱,以助朕遴選一批治國賢能才是。”

“請陛下放心,我等絕不敢絲毫懈怠!”

面對天子所請,眾人紛紛起身應和。

“好。”

劉宏滿意的點了點頭,緩聲道:“這第一場的主政實策考核,是為了選拔一批能臣幹吏,可謂是重中之重。

諸位在審閱考題之時,需注意解題當中的具體計劃、條文、重難點、施政方法、過程以及最終的預期等。

凡能達到以上要求者,無論其解答是否可行,皆視為合格。

反之,若是隻講道理而不論實策者,皆視誇誇其談之輩,一律視為淘汰。”

“喏!”

聽到劉宏提出的審閱條件,在場眾人沒有絲毫遲疑,紛紛齊聲應是。

有了天子提出的條件為標準,眾人審閱起來,可謂是目標清晰、效率超高。

不過一個時辰的功夫,眾人便從諸多試卷當中,選出了近五百份成績合格的試卷,然後取其成績優異者,進行二次交叉審閱。

很快,眾人便選出了二十多份解答完所有題目,且成績優異的試卷,交到了王潛、陳蕃以及其他朝中大臣手中,進行最後的評分。

而王潛在評審試卷的同時,也將部分注意力,放在了那些學子的姓名上面。

當看到諸如田豐、沮授、周異、楊彪、諸葛珪、鍾繇、張昭等人名的時候,饒是王潛也不禁一陣眼睛發亮。

他也知道,此番考核會引來不少人才,但怎麼也沒想到,這一次居然會引來這麼多。

這簡直就是將大漢英才,給一網打盡了。

:()重生漢末,開局收劉宏為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