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不要你覺得。”

竇妙俏眉一抬,冷聲問道:“朕只問你有無良策應對上天示警?”

“臣……臣……”

聽到竇妙的質問,那官員低著頭,支支吾吾的說不出個所以然,顯然是胸無一策。

“哼,既無實策,安敢在此胡言?”

竇妙冷哼一聲,然後抬眼看向殿外,“來人!”

“在!!”

守在殿外的兩名甲士應聲來到了大殿之中。

只見竇妙冷冷的看向那名官員,“此人蔑視朝堂,拉出去,即刻杖殺!”

隨著竇妙話落,在場眾臣盡皆臉色一變。

誰也沒想到,這竇太后竟會以這種理由來殺人!

“太后何以如此?”

那士族官員也臉色慘白,哆嗦道:“臣雖無實策,卻也罪不致死吧?”

“還敢狡辯?”

竇妙面容冰冷,“本朝有制,為官者,當有實幹之能,汝既胸無實策,又是如何登於這廟堂之上的?”

“這……”

聽到竇妙的質問,那官員愣愣的說不出話來了。

大漢選官制度,為察舉制,也就是朝廷下詔,由地方主官,選取當地一些名聲、才能俱佳之人,然後向朝廷舉薦。

這種察舉制度,一開始的時候,還是非常不錯的,那些由地方主官舉薦上去的人,大多都才能過人。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一個地方主官,若是連著做了幾郡的太守,那麼他所舉薦的人才,便成了他的門生故吏。

而這些門生故吏一旦坐上高位,至少也會對他的舉主報一些私恩,若有機會的話,必然也會舉薦其舉主的後人為官。

如此互相往來,便形成了世世代代互相抬舉的局面。

這,便是士族門閥形成的底層邏輯。

在這種情況下,那些士族門閥之間,幾乎是只重人情,而不看才能。

這也是為什麼,明明是胸無點墨之人,卻總居於高位的原因。

而這名士族官員,恰好就是因為沾了家族的光,方才得以登入廟堂。

竇妙冷冷看了那官員一眼,然後衝著兩名甲士揮了揮手,“拉下去!”

“喏!”

兩名甲士沒有絲毫遲疑,當即架起那名官員朝外拖去。

“太后饒命,太后饒命啊……”

那官員徹底被嚇壞了,當即掙扎著高聲求饒起來。

“讓他閉嘴!”

隨著竇妙一聲冷喝,那兩名甲士,當即捂住那官員的口鼻,將其拉出了大殿。

隨後,殿外便傳來陣陣哀嚎之聲,群臣也一個個噤若寒蟬。

反觀竇妙,此刻卻是一臉的暢快。

在此之前,這幫大臣三番幾次的聯合起來一塊兒欺負於她。

如今也總算是讓她抓住機會,狠狠的報復了回去。

心中開心之餘,竇妙掃望了群臣一眼:“廷尉何在?”

“臣在!”

陽球應聲出列。

:()重生漢末,開局收劉宏為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