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馬皇后嫌棄老朱(第2/2頁)
章節報錯
“我建議,我們可以從兩方面著手。”
“一是普及六年義務教育,就是讓所有六歲以上的孩子都必須讀書上學,做長遠規劃。”
“二是在全國開展掃盲,就是掃除文盲的意思,讓他們認識一些字的人,都到軍隊、工坊、農村,用業餘時間教所有中青年人識字。”
“三是擴大新式學堂的數量,鼓勵現有的年輕的讀書人,都來上新式學堂,作為以後各個工廠的管理人員。”
“這樣,只需要一年到兩年時間,就可以教會大量的中青年人學會常用的漢字。”
朱標點點頭。
“雄英這個主意好,只是,只需要大量的讀書人,又會是一筆鉅額的開銷。”
朱雄英說:
“我們可以一步步來,先在人口聚集的地方,開展義務教育和掃盲。”
“建設學校的事兒,也一步步慢慢來,可以先號召那些鄉紳大戶提供房舍作為教室。”
“掃盲班可以不用教室,只需要有老師教就可以了,在地上都可以學。”
朱元璋搖搖頭。
“雄英,你不瞭解那些讀書人,他們讀書的目的就是為了考取功名,好當官,讓他們去幹其它的事兒,很多人寧願餓死。”
朱雄英笑道:
“這是一種思想觀念,我們就要想辦法去引導他們這種觀念,讓他們按照我們的想法去辦。”
朱元璋嘆了口氣。
“哪有這麼容易的?”
朱雄英揮手,拿出幾張《南京日報》,遞給朱元璋和朱標。
“皇爺爺,父親,這個叫報紙,當然,後世現在已經沒有人看報紙了,但在二三十年前,報紙就是人們獲取資訊的主要來源。”
朱元璋和朱標兩人認真的翻了翻報紙,看看那些不完全認識的標題,皺眉沉思片刻。
朱標問:
“你的意思是,我們也弄這些報紙出來,讓那些讀書人看,一些新的觀念慢慢影響他們?”
朱雄英點點頭。
“我這次採購了一些印刷裝置,我們可以五天出一期報紙,把大明現在的變化和以後的規劃都可以逐步透過報紙,告訴所有百姓。”
朱元璋皺眉說道:
“那需要很多份報紙,也需要很多人來辦這個事兒,又是一大筆銀子。”
常氏笑道:
“父皇,不需要我們出銀子,一方面讓那些讀書人購買,另一方面讓那些商人出銀子贊助。”
朱元璋疑惑地問:
“會有很多人出錢買嗎?會有人出錢贊助嗎?”
常氏笑著說:
“父皇,您不用擔心,這事兒由盼盼和小小來辦就行,我和雄英來教他們,保證不用花您一兩銀子,說不定還能賺錢。”
朱元璋半信半疑地點點頭。
“好,那就先試試吧。”
馬皇后說:
“雄英,我覺得還是要把你皇爺爺和父親送到後世去待一段時間,不然跟他們溝通事情有點費勁。”
朱元璋一聽就怒了。
“你說什麼呢?你在後世待了十年,就看不起咱了?”
馬皇后笑道:
“沒有沒有,你乃千古一帝啊,誰敢看不起你啊。”
“我是說,後世有很多好的東西,你可以看看學學,這樣不是讓大明發展得更快更好嗎?”
朱標一聽,也來了興趣。
“父皇,兒臣覺得母后說的有道理,要不我先去後世看看?”
朱元璋大手一揮。
“不行,從明天開始,你監國理政,我先去後世待半個月,不然你老孃要嫌棄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