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可不想讓皇爺爺知道他的“豐功偉績”而傷心,所以一直沒有說這事兒。

可他沒想到的是,皇爺爺卻主動提起這事兒。

“雄英,你前面一直沒有說九江,他後面應該是好好的吧?”

朱雄英看了看李景隆,心中又為他默哀了一遍。

“也算是吧。”

朱元璋一愣。

“什麼叫也算是?到底什麼情況?”

朱雄英也就不客氣了,李兄,這真的不能怪我啊,老爺子逼的。

“皇爺爺,李景隆就是第一代大明戰神。”

此話一出,朱元璋和李景隆同時呆住了。

不過,他們的反應各不相同。

李景隆此時心中儘管很疑惑,但聽到自己被稱為大明戰神,也很是得意洋洋。

連常遇春這樣的大明第一猛將,還有自己的父親這樣文武全才的功臣,都沒有稱為大明戰神,自己竟然做到了祖輩所沒有的成就。

朱元璋前面已經知道,大明戰神朱祁鎮的“豐功偉績”,聽到朱雄英這句話,臉色立馬沉了下來。

可是,他無論如何也不相信,一個參加過北伐,立過戰功,善騎射,懂兵法,自己親自教導的九江,怎麼會那麼稀爛?

“雄英,別陰陽怪氣的,說清楚。”

朱雄英又看了看有些懵逼地李景隆,這才說:

“四叔造反之後,允炆任命李景隆為大將軍,統兵五十萬,攻打北平。”

李景隆一聽,騰的一下從椅子上站了起來。

“什麼?燕王,造,造反?”

朱元璋瞪了他一眼。

“別打岔,認真聽。”

“建文元年八月,李景隆統兵五十萬,圍困北平九門,就在軍隊即將攻破城門的時候,李景隆命令大軍後撤,以至於功敗垂成。”

“為什麼?”

朱元璋和李景隆同時驚問。

朱雄英笑了笑,沒有回答,而是繼續說:

“同年十一月,北平城外鄭村壩會戰,四叔親率精騎為先鋒,連破七座營寨,李景隆大敗,五十萬大軍拋棄所有物資,連夜潰散。”

“五十萬大軍?拋棄所有物資潰散?這,這怎麼可能?”

兩人再次震驚不已。

朱雄英還是沒有回答,繼續說:

“建文二年,允炆覺得李景隆用兵不順,是權柄太輕,授以‘專征伐’之權,賞賜黃鉞弓矢,統兵六十萬,再徵北平。”

“結果,毫無意外的,再次被燕軍擊敗,又拋棄全部輜重,一路撤回到濟南。”

朱元璋騰的一下站了起來,指著李景隆罵道:

“李景隆,你這個笨蛋,蠢豬,就是趕五十萬頭豬,用嘴拱,也把北平城門拱開了。”

“你倒好,前後兩次率領五六十萬大軍,兩次潰敗,拋棄全部輜重,你這是打仗,還是給老四搞後勤?”

說著,脫下腳上的鞋子,就往李景隆的身上劈頭蓋臉地打去。

可憐的李景隆,到現在還一臉懵逼,還沒有完全明白髮生了什麼事,就捱了一頓鞋底板。

問題是那鞋底板,打得又疼,還很臭,自己既不敢躲避,更不敢還手,還不敢爭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