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丁開山通塞(第1/3頁)
章節報錯
相傳天地初闢、洪荒初開的上古時代,古蜀地彷彿一處被歲月遺忘的神秘角落。這片土地的四周,崇山峻嶺如巨蟒蜿蜒,高峽幽谷似深淵沉陷,它們層層疊疊地環繞著,將古蜀地緊緊包裹其中,使其成為了名副其實的 “四塞之國”。
在這裡,雲霧常常繚繞在山間,如同夢幻的輕紗,為那些險峻的山峰增添了幾分神秘莫測的氣息。幽深的峽谷中,清澈的溪流奔騰而下,撞擊在巨石上,濺起無數晶瑩的水花,發出陣陣如雷鳴般的聲響。古蜀地因這天然的屏障,顯得格外寧靜,人煙稀少,彷彿是一個與世隔絕的世外桃源。
當傳說中的黃帝,以其非凡的智慧和勇氣,開啟了華夏文明的壯麗篇章。隨後,堯、舜、禹相互傳遞,他們的仁德與智慧如同璀璨的星辰,照亮了華夏大地。而後,代代相繼至夏、商、週三朝,這漫長的歲月裡,華夏文明的正脈源頭如滔滔江水,奔騰不息,不斷孕育著新的思想、新的文化。
而在這同一時期,古蜀文明也悄然綻放。神秘瑰麗的三星堆文化,那造型奇特的青銅器,彷彿是來自遠古的神秘使者,訴說著古蜀人的智慧與創造力。高大的青銅人像,面容莊嚴而神秘,他們的眼神彷彿穿越了時空,凝視著這片古老的土地。還有那些精美的青銅面具,誇張的造型和細膩的紋飾,讓人不禁感嘆古蜀工匠的精湛技藝。金沙遺址更是古蜀文明的又一璀璨明珠,那些精美的金器、玉器,散發著神秘的光芒,彷彿在訴說著古蜀人的榮耀與輝煌。
古蜀文明與中原文明,雖處於不同的地域,卻如同兩顆璀璨的星辰,各自散發著獨特的光芒。古蜀文明性格迥異,它充滿了神秘、奇幻的色彩,彷彿是一個隱藏在迷霧中的寶藏,等待著人們去探索、去發現。而中原文明則以其嚴謹、莊重的風格,奠定了華夏文明的堅實基礎。兩者相互輝映,共同構成了中華民族豐富多彩的文明畫卷。
五丁開山
由傳說中半人半神的人物蠶叢、柏灌(或作 “柏濩”、“柏鶴”)和魚鳧所開創的古蜀王國,宛如一顆璀璨的明珠,在歷史的長河中閃耀著獨特的光芒。後又經歷了杜宇、鱉靈兩代蜀王的開疆拓土和安民治水,他們以非凡的智慧和勇氣,一舉奠定了蜀國開明十一世王朝的漫長統治。在那段波瀾壯闊的歲月裡,古蜀王國繁榮昌盛,百姓安居樂業。然而,命運的車輪不斷轉動,最終,古蜀王國迎來了強大的秦惠王,最終被秦國所滅。
按說,古蜀王國從傳說中的黃帝、顓頊時代,到有文字記載的商、周時期,一直與中原文明暗通一線。在那漫長的時光裡,古蜀的文化與中原的文明相互交融,彼此影響。但從後來的記載與地理環境上看,古蜀始終與北方相鄰的秦國隔絕。從歷史文獻和地脈情形推測,由於秦嶺天塹的阻隔,蜀地與中原早期的交往應該是從西北繞經白龍江、西漢水谷地,然後再輾轉至甘肅一帶,最後東下入中原腹地。那是一條充滿艱難險阻的道路,卻也是古蜀與中原聯絡的重要通道。然而,隨著周人東遷,甘肅一帶淪為戎人之地,這條命懸一線的通道就此斷絕。
因此,東周以後,尤其是戰國時期,秦、蜀兩國之間想要取得實質意義上的聯絡,直接打通秦嶺、龍門山脈的阻斷,就顯得勢在必行了。那秦嶺與龍門山脈,猶如兩道巨大的屏障,高聳入雲,絕壁溝壑縱橫交錯。要想從正面打通秦、蜀之間的通道,在那險峻的山脈間鑿石築路,其工程之艱險,耗費之巨大,在今天的人們看來,簡直是匪夷所思。想象一下,在那陡峭的懸崖峭壁上,工匠們手持簡陋的工具,艱難地敲擊著堅硬的岩石。每一次敲擊,都彷彿是在與大自然進行一場驚心動魄的較量。巨石滾落,煙塵瀰漫,危險隨時可能降臨。然而,為了打通這條通道,人們不畏艱難,勇往直前。
為此,兩千多年來,這一過程始終被蒙上了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