噬著大地。舜帶領著人民,與洪水展開了一場漫長而艱難的鬥爭。他親自指揮,制定戰略,鼓舞士氣。他的身影穿梭在洪水之中,彷彿是一位無畏的勇士。他的聲音在洪水中迴盪,給人們帶來了無盡的勇氣和信心。大禹則率領著眾多勇敢的勇士,不畏艱險,奮勇向前。他們用智慧和勇氣,與洪水進行著頑強的抗爭。他們挖掘河道,修築堤壩,用自己的汗水和生命,守護著人民的家園。經過漫長的歲月,他們終於戰勝了洪水,使人民過上了安定的生活。人民都對舜充滿了愛戴之情,他們把舜視為自己的救世主,對他充滿了敬仰和感激之情。在他們的心中,舜就是他們的希望,就是他們的未來。

舜在晚年的時候,心中依然牽掛著百姓的疾苦。他決定到南方的蒼梧(即九疑山)一帶去巡視,他的兩個妻子娥皇和女英也毅然決然地跟著前往。那是一段漫長而艱辛的旅程,他們穿越了無數的山川河流,歷經了無數的風雨險阻。舜雖然年事已高,但他的眼神中依然閃爍著堅定的光芒。他不顧自己的疲憊和病痛,一心只想為百姓做更多的事情。他的腳步雖然有些蹣跚,但他的信念卻從未動搖。娥皇和女英緊緊地跟隨在舜的身邊,她們用溫柔的話語和關切的眼神,給予舜無盡的支援和鼓勵。她們的身影在旅途中顯得那麼堅定,那麼美麗。她們的心中只有一個信念,那就是陪伴著舜,為他分擔一切。

然而,由於過度操勞,舜剛剛到九疑山,就病倒了。他的身體日漸虛弱,臉色蒼白,眼神中透露出疲憊和無奈。娥皇和女英心急如焚,她們日夜守護在舜的身邊,悉心照料著他。她們為舜端茶送水,喂藥擦身,希望他能夠儘快康復。她們的眼神中充滿了關切和擔憂,每一個動作都充滿了溫柔和愛意。可是,舜的病情卻越來越嚴重,最終,他還是離開了人世,埋葬在九疑山的南側。

娥皇和女英痛不欲生,她們的世界彷彿瞬間崩塌了。她們的淚水如同決堤的洪水,洶湧而出。她們撲在舜的身上,放聲大哭,聲音淒厲而悲傷。她們無法接受舜的離去,心中充滿了無盡的痛苦和絕望。也有的說,娥皇和女英跟隨丈夫到南方去,乘坐的船隻突然被風浪打翻,溺水而死。在那狂風暴雨的夜晚,海浪洶湧澎湃,船隻在海浪中劇烈搖晃。娥皇和女英緊緊地抓住船舷,心中充滿了恐懼和絕望。她們呼喊著舜的名字,希望他能夠聽到她們的聲音。可是,海浪越來越大,船隻最終被打翻了。她們落入了水中,拼命地掙扎著。她們的眼神中充滿了無助和絕望,她們知道自己可能再也見不到舜了。

投水之前,她們天天望著九疑山哭泣,那是一種無盡的悲傷和思念。她們的淚水如同珍珠般滾落,灑落在竹林裡。竹林中,微風輕輕吹拂,竹葉沙沙作響,彷彿在為她們的悲傷而嘆息。滴滴淚水揮灑在竹林裡,竹子上從此留下了斑斑淚痕,後人便稱這竹為 “斑竹”。那斑竹上的淚痕,彷彿是娥皇和女英心中的傷痛,永遠無法抹去。

娥皇和女英死後,她們的靈魂就做了湘水之神,出入於湘水和瀟水之濱。她們的靈魂輕盈而美麗,如同蝴蝶般翩翩起舞。她們身著白色的長袍,長髮飄飄,眼神中透露出溫柔和慈愛。她們在湘水和瀟水之間穿梭,守護著這片土地和人民。她們還常常來到浩瀚的洞庭湖,住在湖中一個美麗的小島 —— 君山上。君山風景如畫,綠樹成蔭,花草繁茂。她們登上山頂向南方遙望,深深懷念自己的丈夫。那是一種無盡的思念,如同潮水般湧上心頭。她們的眼神中充滿了憂傷和眷戀,彷彿在回憶著與舜在一起的點點滴滴。人們因此稱她們 “湘妃” 或 “湘夫人”,稱那斑竹為 “湘妃竹”。

《博物志?史補》中記載:“堯之二女,舜之二妃,曰湘夫人。帝崩(帝王之死曰崩),二妃啼,以涕(淚)揮竹,竹盡斑。”《水經注?湘水》中也寫道:“大舜之陟方(天子巡視四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