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燒掉藥方(第1/2頁)
章節報錯
在歷史的長河中,清代是一個醫學蓬勃發展的時期,而葉天士,無疑是那個時代熠熠生輝的醫學巨星。
葉天士自幼便與醫學結下了不解之緣,他沉浸在醫學典籍的浩瀚海洋裡,手不釋卷,那些泛黃的書頁中,每一個字都像是開啟醫學寶庫的鑰匙,他如飢似渴地汲取著知識。然而,葉天士並不滿足於書本上的理論,他深知“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更明白“三人行,必有我師焉”的道理。於是,年僅12歲的他,便踏上了四處求學之路,只要聽聞哪裡有醫術高明的醫生,無論路途多麼遙遠,條件多麼艱苦,他都會毫不猶豫地前往拜師。
從12歲到18歲,這段青春正好的時光裡,葉天士的足跡遍佈四方,他先後拜過17位名師。每一位老師都有其獨特的醫術和經驗,葉天士像一塊乾涸的海綿,盡情地吸收著來自不同老師的智慧之泉。在跟隨第一位老師學習時,他專注於望聞問切的基礎技巧,觀察老師如何透過病人的面色、舌苔、脈象等細微之處,準確判斷病情;向另一位老師求學時,他又潛心鑽研藥物的配伍和炮製,學習如何根據不同的病症,巧妙地搭配藥材,以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
師門深廣,再加上葉天士自身有著超乎常人的領悟能力,“神悟絕人”的他,在醫學領域迅速嶄露頭角,很快便成為了當地聲名遠揚的名醫。來找他看病的人絡繹不絕,從達官貴人到普通百姓,無一不信賴他的醫術。面對其他行醫者的虛心請教,葉天士總是毫無保留地將自己的經驗和心得相授,他的仁心和胸懷,贏得了同行們的一致讚譽和敬重。
不過,葉天士有一個在外人看來頗為奇怪的習慣:每次病人痊癒後,他都會親手把之前開的藥方燒掉。那熊熊燃燒的火焰,吞噬著寫滿藥方的紙張,也讓旁人充滿了疑惑。
對此,他的兒子葉龍章更是深感不解。在葉龍章的認知裡,保留藥方,既是對父親高明醫術的一種記錄,就像畫家保留自己的畫作、作家保留自己的手稿一樣,這些藥方是父親醫學成就的見證;同時,也方便後人查閱參考,未來的醫者們可以從這些藥方中汲取經驗,少走彎路。於是,葉龍章便悄悄地把父親燒掉的藥方一張張收集起來,小心翼翼地儲存好,彷彿在守護著一份珍貴的寶藏。
有一次,一位來自外地的行醫者,對葉天士的醫術佩服得五體投地。當他要離開此地時,心中滿是不捨,特別希望能得到一些葉天士的藥方,帶回去細細研究。在聽聞葉龍章保留有藥方後,他眼中閃爍著興奮的光芒,毫不猶豫地開出了高價,想要買下這些珍貴的藥方。
葉龍章心中也有些心動,畢竟這是一筆不菲的鉅款。就在他們私下交易,即將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的時候,得到訊息的葉天士匆忙趕到。他的臉上帶著焦急和嚴肅,大步上前,一把奪過葉龍章手中的藥方,手用力一揚,藥方便被扔到了旁邊的火盆裡。火苗瞬間躥起,將藥方吞噬,紙張在火焰中捲曲、變黑,最終化為灰燼。
眼看著自己精心收藏多年的藥方就這樣被付之一炬,即將到手的鉅款也白白溜走,葉龍章一時氣急,心中的委屈和憤怒如潮水般湧來,他脫口而出:“為什麼要燒掉藥方,難道是對自己醫術不自信,怕別人看出紕漏?”
葉天士看著兒子,眼神中沒有絲毫的責備,他冷靜而又堅定地說:“不,恰恰是怕別人看不出紕漏。名氣可能會讓人盲目迷信藥方,但藥方是死的,人的病症卻是千變萬化的。每一個病人的體質、病情發展、生活環境都不盡相同,哪怕只是一點點細微的出入,原本救人的良藥,就可能會變成殺人的兇器。所以,藥方絕對不能留。這是對他人生命的負責!”
葉龍章聽後,心中一震,他望著父親,眼中的憤怒漸漸被理解和敬佩所取代。他終於明白了父親的良苦用心,也明白了作為一名醫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