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首次乘船(第1/2頁)
章節報錯
郡安縣境內有一個長江分洪區。萬里長江險在荊江,1953年,我國在這裡建成了著名的荊江分洪閘,它是荊江分洪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構成包括進水閘 (北閘)、節制閘(南閘)和荊江分洪工程紀念碑、紀念亭等
它是我國建國後建設長江中上游的荊江分洪主體工程之一,更是新中國成立後建設的第一項大型水利工程,在荊江分洪工程中佔有重要地位。
30多年來荊江分洪閘是保護荊江大堤防洪工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解決荊江河段較大和特大洪水危害的重要保證。荊江分洪工程進洪閘、洩洪閘分別有54個孔和34個孔,全部採用鋼筋混凝土現澆工程雄偉,規模龐大,設計造型獨特;荊江分洪工程紀念碑亭雖然是現代建築,但造型美觀、風格別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
荊江分洪閘——進洪閘,是荊江分洪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又稱北閘。共54孔,全長約1054米。設計分洪進洪流量為7700立方米秒。
1954年,長江出現罕見的全流域組合型大洪水,荊江大堤、江漢平原、以及下游重鎮告急。荊江成為長江抗洪的主戰場,郡安成為荊江抗洪的前沿陣地,為有效削減洪峰,降低水位,減輕了下游湖區洪澇災害,保護了湘鄂兩省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中央決定實施荊江分洪,進洪閘三次開啟分洪,最大進洪流量7760立方米秒,總計分洪量125.9億立方米,降低松江市長江水位0.96米。為確保荊江大堤、江漢平原 防洪安全發揮了重要作用。
就是這麼一個重要的北閘,盧傑居然能從這裡,聯絡到100噸抗洪搶險後,用剩下來的零號柴油。對於此事,雖然黃一彪的檢舉揭發材料與盧傑的交代材料上都說明了最後是不了了之。但是,盧傑交代的材料裡說:他的確是實實在在地見到了來人給他看過的:可以提供100噸零號柴油的證明書,上面蓋有“荊江分洪工程南北閘管理處北閘管理所的公章”。
老田和江春生表示一定要把這件事查個水落石出,說不定還能幫北閘的管理處挖出一兩個膽大包天的害蟲。
荊江分洪工程南北閘管理處北閘管理所,就在松江市區對面的長江南岸。老田和江春生已經打聽明白,在松江市的江邊2號碼頭,就有每小時一趟的小型客輪,往返於長江南北。
老田和江春生從松江市玻璃廠離開後,轉了兩趟公交車,步行了半個小時,最後翻過長江大堤,找到了2號碼頭。
2號碼頭是一座用青石板鋪成的平臺,看起來很古老,平臺上有兩座棧橋伸向浮在長江邊的一個方形的大躉船上,躉船的外側靠著一艘三層樓但並不大的長江客輪。客輪的船身呈現出深藍色的光澤,船首和船尾分別寫著“松輪1號”四個金色大字。客輪的甲板上,船員們忙碌地搬運著貨物和乘客的行李,不時地傳來船員們的呼喊聲和機器的轟鳴聲。
碼頭的周圍是一片繁忙的景象,碼頭上停靠著許多車輛,有貨車、客車、三輪車、人力車等。很多車上都裝滿了各種貨物,客車裡坐滿了乘客,各種車輛在碼頭上來回穿梭,接送乘客。碼頭的周圍還有許多小吃攤和商店,小吃攤裡賣著各種美食,商店裡賣著各種日用品。
時間已經接近下午一點,江春生和老田都還沒有吃午飯,他們詢問了一下開船時間,還有半個多小時。
江春生和老田決定先在附近找個地方吃飯。
他們走進一家小吃店,點了兩碗麵條。
“老闆,這船是開到對面什麼地方呀?”江春生一邊吃一邊問。
“喏,瞧見那邊沒,那一片房子,叫埠口,這船就開到那兒。”老闆指著長江遠處對岸坡頂的一片房子說道。
“那個埠口離北閘還有多遠!差不多3公里吧。”店老闆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