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風不能插手京州軍務,只能每日同尹決明一道去上朝,下朝後應付應付各懷心事的同僚,然後在同僚豔羨的目光中回府“享受清閒”等待返回北境。

實則他這些日子在暗中調查天眼組織,祁羅郡主的蹤跡也是他在尋,往年他在京州待的時間不超過半個月,基本是匆匆來匆匆去,今年能在京州待上數月,他也能趁機安插些眼線。

當年蘇和長公主去世,尹決明隻身一人留在京州,尹風不放心,便將親衛之一的青青也留在了京州,但看如今局勢,只青青一人恐怕不夠,他得在離開前在京州建立一個小型情報站。

因此,在眾朝臣以為他下朝後無比清閒之時,尹風實際在暗中忙得不可開交。

尹風在暗中忙,尹決明是光明正大的忙,他自擔了城防軍統領之職便沒得一日清閒,整日裡不是練兵巡城就是往災區跑,回府歇息的日子少得可憐。

好在他把夜束留在了賑災區,還有個格外義正嚴明,絕不容許貪汙受賄的清流人物杜鑫。

昨日尹決明去看過,災區那邊情況已經基本穩定,救出的災民住進了臨時搭建的草屋,城防營的兵被派了一部分與工部協同清理災區倒塌的房屋重新建房,尹決明昨日忙完在這邊搬了一下午的木頭。

杜鑫每日裡監督放糧煮粥,每日布粥兩次,勉強能讓災民在這個寒冬填飽肚子,只要堅持到來年開春,這場災難也就算過去了。

當初得知要和城防營的人一起賑災,杜鑫多少心裡有些不舒坦,畢竟那剛擔任城防營統領的尹二公子在一年前還是個人嫌狗厭,只知吃喝玩樂,不學無術的紈絝子弟,讓他賑災,只怕災民更難過。

然而他沒想到,不過一年沒見,尹二公子彷彿變了個人,雖然無事時依舊嬉皮笑臉瞧著就不正經,但正事上他是一點不含糊,救人,安置,巡防讓他安排得井井有條,人手不夠時還能親自上陣。

與他商量賑災事宜時也是格外嚴謹,與他談話也沒有架子,這讓杜鑫時常覺得自己是不是最近太累早上沒睡醒,又或者同他一道賑災的人不是那尹二公子而是他那溫和穩重的大哥尹風。

杜鑫每每見到尹決明都忍不住在心中感慨一番,但不妨礙他對尹決明的看法發生改觀。

他們如今相處下來十分融洽和諧,加上幾次刺殺中救下他小命,兩人甚至已經熟絡到了稱兄道弟的地步,當然,主要是尹二公子太會說,杜鑫這個寡言少語的人實在招架不住只能由著他來。

不過這期間又出了一起變故。

因為賑災數額巨大,偏偏錢糧落在了杜鑫手裡,又一粒米不落的全用在了災民身上,這也是杜鑫遭到了數次刺殺與意外的根本原因。

最近的這次便是昨日夜裡,杜鑫在災區連著待了幾日夜,準備回去梳洗換身衣服第二日一早再來。

結果回去路上就遇到一群帶刀“劫匪”,好在夜束派人跟著他,從那群“劫匪”刀下將人救了出來,不過手臂上還是捱了一刀。

這會兒正跪在大殿鮮紅的地毯上向即將成為新帝的太子哭訴。

杜鑫二十有六,長了一副清秀書生的文弱面孔,奈何為人太過正直,說話又不會迂迴婉轉,用那些朝臣的話,杜鑫這人清高得很,除了朝中清流一派多他多有讚賞,其他官員對他簡直深痛惡絕。

杜鑫入朝不到兩年,資歷尚淺,這樣的性格便格外容易得罪人,但卻是一個非常適合幹實事的人。

這樣一個“清高”之人此刻跪在大殿上,手臂上還扎著染血的紗布,面色一片蒼白,一邊掩面哭訴賑災艱辛,一邊痛斥小人貪圖賑災款,因他不配合導致對方派人刺殺他,最後仰天一句“臣為百姓雖死不怨,但若亡於小人之手,臣死不瞑目,懇請殿下為臣申冤。”

整個大殿歸於平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