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五清晨。

姜凡騎車帶著母親沈月和妹妹姜玉踏上了回牛家村的路。

臨走前,在三大爺的注視下,他親手關上了門窗,上了鎖。

現在棒梗雖然還小,可賈張氏也不得不防啊。雖然這三年,姜凡並沒有與賈張氏有直接衝突,可他還是會以最大的惡意揣測其人。

沒辦法,賈張氏可是棒梗的好奶奶啊。就當他姜凡不是個好人吧。

牛家村在四九城西北昌平縣。

村子裡人不多,七八十戶,差不多有六七百人的樣子,姜凡也不是很清楚,他每年也就來幾次,沒什麼太大的印象。

至於上輩子,從出生到死,他都沒有進過四九城。更別說什麼對京城周邊區域的印象了。

姜凡的叔叔叫姜二牛,比姜大牛小兩歲,嬸子叫李小花,比二牛叔小一歲。

三個兒子,最大的叫姜大雷,比姜凡還要小一個月,嬸子懷孕九個多月的時候,一聲炸雷,給他炸出來了,所以叫姜大雷。

老二老三是雙胞胎,比姜凡小三歲,比姜玉大兩歲。老二叫姜陽,老三叫姜嶽。名字是當年逃荒到牛家村的一個老秀才給起的。

家裡沒有老人了,都沒活過那幾年。

兩家人相處的很和諧,沒有那種勾心鬥角,雞毛蒜皮的算計。

姜凡一家在四九城做工人,時不時地也會給叔叔一家送點糧食,肉。不要以為農村就不缺糧食,建國後很多年,很多人都還吃不飽飯。

每次回家,叔叔一家也都會摘很多菜給姜凡一家帶回去。

尤其是姜凡穿過來這三年,透過打獵來的肉,也增加在了給叔叔一家送的糧食中。

姜凡也把佈置陷阱的手段交給了三個堂弟,只是叮囑他們要進山要小心。

三個小老弟對於姜凡這個會打獵的堂哥很是崇拜。姜凡說話,比他們爹說話都管用。

很快,姜凡騎車到了牛家村附近,有一群半大的孩子在一塊玩。

“媽,你看樹上的那個是不是姜陽?”

姜凡強化過後的眼神很好,一眼就看到了在樹上蹲著的姜陽。

至於怎麼區分姜陽跟姜嶽,簡單,腦門上有個疤的就是姜陽,錯不了。

“樹上?還真蹲著一個呢。你怎麼知道是姜陽不是姜嶽?”

“眼神好唄,姜陽頭上的疤可是二叔帶他的時候磕著的。”

說話的功夫,姜凡就騎車到了一群孩子跟前。

十幾個孩子,有好幾個只穿著褲子,他們沒有上衣。也虧著是夏天天熱,穿個褲子遮羞就行。

“姜陽,麻溜地從樹上給我下來。”

“來了,凡哥。”

姜陽直接就從樹上跳了下來,好在樹不算高,兩米左右,跳下來一點事沒有。

在身上擦擦手,姜陽高興地來到姜凡面前。

“凡哥,大伯孃,小玉妹妹,你們怎麼來了。”

“來你家看看,你也是,這麼高的樹,你也敢跳,也不怕摔著。”

沈月撣了撣姜陽身上的灰,小時候多好的孩子,現在怎麼這麼皮呢。

“嘿嘿,沒事,大伯孃,我皮糙肉厚,不怕摔。”

“行了,你不怕摔,我還怕小玉曬著,趕緊回家,我叔嬸他們在家吧?”

“都在呢,姜嶽跟大哥上山撿柴了,可能中午回來。”

姜凡推著腳踏車,跟著姜陽一路走進了村子,身後跟著一群孩子。

薑母沈月則是跟路上碰到的人打著招呼。

姜二叔家住在村尾,一個佔地兩百多平的農村小院。村子裡就這點好,地多,宅基地也大。

沒有到家就看到了二叔,在村裡跟人說話,大概說的就是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