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央宮宣室殿內。

劉據身著一襲簡約卻不失莊重的長袍,身姿挺拔地站在廳中,眼神中透著與年齡不相符的沉穩與睿智。

他的目光掃過在場的每一位大臣,心下凜然,今日的商議將決定大漢的未來,決定千萬百姓的生死存亡。

此次召集田千秋、衛青、張騫、司馬遷以及風塵僕僕、千里迢迢趕回來的桑弘羊,商議的賑災和治理黃河之事,關乎江山社稷。

“諸位愛卿。”

劉據率先開口,聲音洪亮而堅定,迴盪在宣室殿的每一個角落,道:“黃河決堤,十六郡百姓深陷水深火熱之中,流離失所、苦不堪言。這不僅是百姓的災難,更是我大漢的危機。”

“雖然已緊急安排各戰區部隊前往災區,但後續工作細節,還需與諸位愛卿商議。今日召大家前來,就是要共商賑災和治理黃河的大計,力求儘快解決這一難題。”

田千秋微微頷首,神情憂慮地說道:“陛下,黃河水患由來已久,此次災情更是嚴重,想要徹底解決,絕非易事。當務之急,是要儘快展開賑災工作,讓受災百姓有飯吃、有衣穿、有地方住,穩定民心。”

衛青目光灼灼,補充道:“田大人所言極是。但治理黃河,也不能僅僅侷限於賑災。黃河水患反覆無常,若不徹底根治,日後還會成為我大漢的心腹大患。我們需要制定一個長遠的治理方案,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劉據輕輕點頭,對二人的觀點表示贊同。

他微微側身,看向張騫,問道:“張卿,你曾多次出使西域,見多識廣。對於此次賑災和治理黃河之事,你有何高見?”

張騫站起身來,拱手行禮後說道:“陛下,臣以為,治理黃河,不僅要治理下游地區,還要兼顧上游。黃河之水奔騰而下,攜帶著大量泥沙,致使中下游水患頻發、河床抬高,而這泥沙的根源,很大程度上在於黃河上游的黃土高原。”

他微微停頓,目光掃過殿內眾人,接著說道:“黃土高原本是一片廣袤的土地,曾經草木繁茂,植被蔥鬱。然而,歷經歷朝歷代的變遷,當地的生態環境遭受了嚴重的破壞。”

“長久以來,為了滿足人口增長帶來的居住、耕種以及生活燃料等需求,人們大肆砍伐樹木。無數的參天大樹在斧鋸之下轟然倒下,一片片茂密的森林逐漸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裸露的黃土。”

“土壤失去了天然的保護屏障。每逢暴雨降臨,缺少植被根系固土的黃土高原,便如同失去了鎧甲的戰士,毫無抵禦之力。”

劉據眼前一亮,心中暗自讚歎張騫的如此有遠見,大漢博望侯果然不是浪得虛名啊。

他又看向司馬遷,說道:“司馬卿,你飽讀詩書,熟知歷史。在歷史上,可有治理水患的成功案例?我們可以從中汲取經驗教訓。”

他來自現代,對於合適目前這個朝代生產力水平的治水技術,不甚瞭解。

司馬遷恭敬地回答道:“陛下,大禹治水的故事流傳千古。大禹採用疏導的方法,成功治理了水患,使得百姓安居樂業。這一方法或許值得我們借鑑。”

“此外,歷史上還有許多朝代在治理水患方面都有過嘗試,臣可以查閱典籍,整理出相關資料,供陛下參考。”

劉據滿意地點點頭,對眾人的建議表示認可。

他深吸一口氣,目光堅定地說道:“諸位愛卿所言極是。此次賑災和治理黃河,我們既要解決眼前的燃眉之急,又要制定長遠的治理方案。我經過深思熟慮,決定頒佈新的大漢軍區制度。”

眾人聞言,紛紛露出驚訝的神色,目光緊緊地盯著劉據。

劉據繼續說道:“除了管理漠北匈奴的魏相帶領的漠北生產建設兵團,李廣率領的西域生產建設兵團,大漢其它軍區將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