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甫嵩與蓋勳已經到了?”

“是!”

“行,本侯知道了,去給驛館安排的人手再著重提醒一遍,務必要照顧周到,萬不可怠慢,後續如何,只管顧相國的命令即可。”

“屬下明白!”

侯府院落之中,正欲前往軟禁龐德房間的路上,呂布得到了成廉傳來的訊息,不得已只能駐足。

關於皇甫嵩與蓋勳的處置,起初,他已經就與董卓商討過,並且達成了某種默契。

拋開蓋勳不談,皇甫嵩是功勳卓著的軍中名宿,皇甫世家,世代為大漢赴湯蹈火,連續三代皆是名將,為穩固大漢江山傾其所有,而他本人無論是論能力,還是那耿直忠厚的品性,都萬萬達不到一定要殺了他的地步。

更何況,這次他敢快馬加鞭孤身入洛,不帶一兵一卒,就已經是在變相的服軟,表明自己的立場與心意。

更是在告訴董卓,他沒有威脅,也不想與之為敵。

當初,董卓與呂布談論日後何人能夠擔當守護三輔的重任,那可是拱衛新舊二都的重要門戶。

第一時間,呂布便想到了皇甫嵩,除了他,再沒有第二個合適的人選。

首先,皇甫嵩的用兵能力與威望毋庸置疑,其次,他在三輔構築防禦工事以及狼煙烽火臺,打造的一整套防線,只有他本人用起來最得心應手,那些人都是他麾下的精兵。

再加上他經略數年,對紛亂複雜的當地形勢和各種輿情都非常清楚,如果真有突發情況,還能及時進行有效的處置。

在呂布的心中,目下的敵人不單單隻有在汜水觀望賊心不死的諸侯聯軍,還有涼州和關中地區吞併了馬騰部以韓遂為首的各大小軍閥。

最重要的,還有位於益州蠢蠢欲動的劉焉!

劉焉這個人,在當今宗室之中,絕對是最雄才偉略的一個,也是最具志向的一位!

他單騎入益州,廢史立牧,割據巴蜀,採取合縱連橫的手段鎮壓當地豪強,穩固政權,徹底將益州打造成鐵板一塊!

而這,僅僅只用了五年!

要知道同時期的劉表,是在各路諸侯會盟於酸棗之際,才正式接任荊州刺史,成為荊州名義上的第一掌權者!

當然,劉表之所以能夠短短數月便接任荊州牧,除了他皇親國戚的身份,還得著重感謝孫堅!

孫堅這個不要命的狠人,從參與諸侯討董於長沙起兵,那是一路殺一路砍,到荊州先見到了時任荊州刺史的王叡,同時也是真正的實權者。

王叡在荊州經略多年,與當地的各世家都有所聯盟,是一位老牌刺史,在他的帶領下,以及荊州天然的地理優勢,荊襄之地日漸肥沃富足。

但一切都在孫堅的到來後改變了。

孫堅是參與討董聯盟的,而王叡則是和董卓有政治聯合的封疆大吏。

再加上王叡本人非常輕視和討厭孫堅這個粗鄙的軍伍之人,尤其是孫堅在他的地盤上招兵買馬,還囂張的不行。

立場上的矛盾以及人格上的相厭,讓他與孫堅的仇恨在諸侯討董之時徹底激化爆發。

可惜,王叡是個處理政務,發展與當地豪強世家的人際關係、提升經濟水平的一把好手。

真到了刀兵之爭的時候,那真是一個純小白了。

孫堅就幾乎沒有什麼損失的將王叡騙出了城,然後將其圍困,為了不擔上手刃朝廷重臣的惡名,逼的王叡自殺身亡。

荊州由此陷入了混亂之中,就在這個時候,劉表上位接管了荊州,但要徹底掌控,拿下所有實權,恐怕還得一段時日。

而狠人孫堅,逼前荊州刺史王叡自裁以後,便拋下屍體,全當沒發生這回事兒,自顧自的繼續率軍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