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兩萬大涪土兵,拼死守住了扶風城。

雖然這件事情,在情理之中。但是楊雲的心中,仍然覺得沉甸甸的。

在朝中眾皇子都對自己冷漠的情況下,楊雲一直希望,有一段真正的兄弟情誼。但現在看來,這皇家子弟,在皇位這巨大的誘惑之前,親情的確是一種奢望。

其實在這之前,楊雲也收到過訊息,說是在幾年前,太子楊越府外襲擊楊雲的人,其實並不是太子的人,而是楊明的手下。

只不過那一次楊明,並不是真正的要去自己的性命,而是想透過這種方式,嫁禍太子楊越。

在回吳縣的過程中,整個隊伍沒有了出征時的昂揚氣勢,大家的情緒都顯得比較低落,顯然都為一些兄弟的逝去而傷感。

隊伍回到吳縣,許多老百姓前來迎接,但今日的場面和當日送別親人上戰場的場面,就大不相同了。

安全回家的將士,全家人歡天喜地,而那兩千多永遠不能再回家的將士們,親人們傷心的場面讓楊雲心情沉重。

這個時代的戰爭,戰場上的死亡率非常高。所以,老百姓在送親人上戰場的時候,都已做好了,他們犧牲的準備。

,!

所以這些失去親人的吳縣老百姓,心中雖然充滿傷感,並沒有責怪楊雲的意思。但看著這兩千多。離開時,還十分鮮活的生命,就這樣埋骨於戰場之上,楊雲的心中充滿愧疚。

池麗是一個善解人意的女孩,她見自己丈夫的神情,就知道他心裡想的什麼。陪著丈夫坐在馬車裡,她什麼也沒說,只是輕輕地依靠在丈夫的懷中,用自己的溫柔扶貧丈夫心中的傷感。

回到縣衙之中,在給丈夫沐浴更衣的時候,池麗看著楊雲身上深深地張傷口,不由得淚水長流。

這一夜,夫妻倆幾乎整夜未眠。雖然已經從戰報中知道此次戰事的經過,但親自聽到丈夫,將其這一次在戰場上發生的種種故事,她依然聽得津津有味。

她為將士們取得的一次次勝利,感到歡欣鼓舞。將士們為了保護城池,哪怕是身上傷痕累累,甚至屍橫遍野,也沒有願人願意退後一步,讓池麗對於這一群普通的將士,感到萬分敬佩。

剛回到吳縣的這一段時間,楊雲和縣衙的這一幫幾乎一直處於忙碌狀態之中。對於這一次在戰場上立功的將士,除朝廷給予的褒獎,縣衙也拿出銀兩或者糧食進行獎勵。

對於這一幫戰死的吳縣子弟,縣衙第一時間把撫卹金送到他們的親屬手中,並且還給予了相應的稅收減免政策。

在吳縣縣城外,有一座不是很高的小山峰,山峰被河流環繞,景色十分美麗。

在這一座山峰的頂端之上,立起了一座巨大的石碑,石碑上雕刻著幾個鮮明的大字,“吳縣英雄紀念碑。”

這是在回吳縣的路上,楊雲就計劃要做的這一件事情。許多將士,在這一次戰事中犧牲,連屍骨都來不及送回家鄉。

楊雲便讓人把他們的貼身物品,葬在這站這風景如畫的山峰之上。讓他們在這裡安息,長眠於自己家鄉的山水之中。

除此之外,楊雲還讓人在這座山峰之上,豎起了無數塊的小石碑。碑上記載著這一次戰事中犧牲的將士名字,對於一些特別優秀的個人或者群體,還專門在石碑上記錄了,他們的英雄事蹟,讓吳縣的百姓永遠記得他們。

這一段時間,吳縣的一些茶寮之中。生意特別好,楊雲親自把這一次大戰中感人的一些人和事記錄下來,寫成一個個精彩的故事。

《奇襲旬陽關》、《奪城阻擊戰》、《血戰扶風城》……這一個個精彩的故事。讓老百姓們聽得大呼過癮,因為這些為了保家衛國而犧牲生命的,英雄們感到無比的崇敬。

一些在這次戰事中失去親人的無縣老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