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軍圍困西京城已經多日,楊獻心急如焚,他專程將司徒宇文護和吏部侍郎陳遠航召到榮華殿,要求他們儘快擊潰王爺聯軍,結束這一亂局。

宇文護倒是一個辦事利落的人,得到楊獻的命令之後,他立即調兵遣將,將城中可以調動的兵力,全部調到城牆之上。

城下的眾王爺見到城牆上站滿了全副武裝的守城士兵,心中也暗暗叫苦。但現在是箭在弦上,已經由不得他們退縮,所以大家只有硬著頭皮指揮手下士兵,做好大戰的準備。

宇文護能夠成為大涪的一品大員,坐上司徒的位置,的確有他的過人之處,不像李悅那樣完全靠著關係升上來的。

宇文護深知“攻心為上”這一道理,他深知自己手下士兵人數不如叛軍,如果出城和敵人硬拼的話,肯定佔不了便宜。

反過來,如果叛軍主動攻城,他們可以依託城牆,還有城中完備的防禦設施,可以最大程度的打擊敵人。

所以,宇文護認為,要想盡快結束此戰,最好是叛軍能主動攻城,城中士兵才能憑藉天時地利的優勢,儘早擊潰敵人。

為了促使叛軍儘快攻城,宇文護經楊獻同意之後,讓人在城中四處散佈訊息。

訊息說泉州、遂州和雲州幾地已集齊了大量勤王的援兵,正在向西京城趕來,這些援兵不日就將到達西京城,到時候與城中守兵內外夾擊,定可將叛軍擊潰。

這訊息像長了翅膀一般,很快傳到城外,城外的楊勇等王爺,聽到這一訊息可犯了愁。

楊勇將眾王爺召集,在自己的中軍帳中,讓大家一起想想辦法。

“為今之計,我認為我們應該趕緊攻城,大家破釜沉舟,只要在援軍趕到之前將城池攻破,我們自然可以讓朝廷下旨,讓這些援兵自行退去。”率先發言的是燕王楊河。

“可是十五叔,這西京城的城牆又高又厚,城中各種防禦設施又比較齊全,城內士兵的人數雖然比我們少,但他們裝備精良,又是驍勇善戰的精兵,短時間內要攻下這城池無異登天。”

聽了楊河的話,福王楊順第一時間表示反對,他是有“戰神”之稱的原勝王楊明的兒子,耳濡目染之下,對於領兵作戰還是有一些心得。

“那我們乾脆在各地援兵趕到之前,帶著各自手下計程車兵撤回封地去。”這一次說話的是鄭王楊澤。

“撤回封地倒可以暫時離開危險,但是我擔心,等朝廷緩過勁來之後,會對我們實行各個擊破。”福王楊河又說道。

“要不我們將手下士兵分成兩支隊伍,一部分人負責攻城,而另一部分人負責阻擊軍。”楊勇想了想,說道,但他也知道這不是個好辦法,所以說話也沒有多少底氣。

幾個辦法都有弊端,幾位王爺暫時找不到解決問題的好辦法。正在他們一籌莫展的時候,情況又發生了變化。

一名士兵匆匆走進大帳,將一封書信遞給坐在中間的齊王楊勇。楊勇,立即拆開信紙,認真的看了起來。

看楊勇一副嚴肅的樣子,其他幾人知道,這封信一定很重要,大家都安靜下來,靜等楊勇將信中的內容告訴大家。

看完信之後,楊勇的臉上有了明顯喜悅的神情,這一下立即引起了大家的興趣。

楊勇看完信之後沒有說什麼,只是順手把信遞給坐在他身旁的燕王楊河,楊河看完之後,也開始高興起來,又將手中的信遞給鄭王楊澤,之後楊澤又把信遞給福王楊順。

很快,幾位王爺都讀完了此信,臉上不約而同的帶著笑容。

“九叔,既然這樣,我們就按照他們的意思,馬上行動。”最後一個讀完信的福王楊順,卻是第一個發言的。

“你們兩位呢?”楊勇卻沒有第一時間回答,而是詢問尚未發言的鄭王楊澤和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