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瞭解眾人的態度之後,巨遠光和郭龍也分別代表封地的文武官員表達了態度。

封地是楊雲帶著大家發展起來的,老百姓和官員們在這裡都能夠生活的很開心,是靠吳王楊雲帶著大家努力奮鬥換來的。

在這最危險的時刻,文武官員們都應該團結一心,保證封地的穩定,至於封地以後怎麼發展,由吳王楊雲回來再做定奪。

繼巨遠光和郭龍這兩個封地的文武官員之首發言之後,池麗也站出來表達了態度。

她很堅決地表示,封地是吳王楊雲的封地,所有官員和百姓既然生活在這裡,就必須以忠於楊云為第一目標。

隨著這三人的先後發言,整個調子就定了下來,讓封地所有的官員,快速回到自己的工作崗位,按部就班的做好自己應該做的事情,等待楊雲迴歸。

而一部分態度臨摹兩可的官員,則由郭龍和巨遠光親自找他們談話,瞭解他們的真實想法。

緊接著,巨遠光、郭龍和池力很快上達成共識,將支援楊雲態度不堅決的官員送出封地。

為了感謝這些被送出封地的官員,為封地做出的貢獻,也給他們發了一筆不菲遣散費。

正如巨遠光和郭龍想象的一樣,這件事情很快在封地的老百姓中傳開了,結果老百姓們的反應比官員們的反應激烈多了。

老百姓們可不在乎誰當皇帝,他們只知道自己是依靠什麼人吃飽穿暖的。這些年來,封地的變化,他們看在眼裡記在心裡。

所以,知道這件事情之後,封地的老百姓們議論紛紛,幾乎全部表達同一個觀點,那就是他們是封地的百姓,是楊雲的子民,所以他們堅決支援楊雲的決定。

甚至還有老百姓跑到各地官衙,還有位於吳縣的吳王府,表示要和吳王共同進退,保護自己的家園。

楊雲還沒有回到封地,作為王妃的池麗就是封地的主人,看到百姓們這一態度之後,池麗非常感動,她在心中暗暗發誓,不管付出多大的代價,也要保護封地老百姓們的利益。

再說楊雲等人,隊伍化整為零之後,楊雲身邊只帶了姚俠、赤木兒和七八個士兵。他們扮著老百姓的模樣,以最快的速度向封地的方向趕去。

在西京城通往楊雲封地的方向,好些地方都張貼了,抓捕楊雲等人的佈告。

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煩,也不讓各地的官員們為難。楊雲儘量避開各大城鎮,選擇偏僻的小路,這樣一來就不可避免的,多走了許多路。

所以,當楊雲回到封地的時候,已經是四五十天後的事情了,當楊雲的身影出現在楊縣城外的時候,許多見到他的封地百姓都立即高興起來。

吳王回到封地的訊息,很快傳到楊縣城中,城中許多老百姓都放下手中的事情。湧到城門口來迎接楊雲,這麼多年來,大家對於這一位,真心想幫助老百姓發展的年輕王爺由衷的擁待。

這段時間來,巨遠光和郭龍都親自在楊縣坐鎮,他們要守住楊縣這封地的門戶。

池麗也一直待在楊縣,雖然對楊雲的安危十分牽掛,但她表面上做出一副風輕雲淡的樣子。

因為池麗知道,楊雲不在封地,自己就是封地的主心骨,若是自己亂了陣腳,那手下的官員們也會十分慌亂的。

“王妃,我們下去迎接吳王殿下吧!”柳月覺得很奇怪,聽說楊雲回到封地,池麗臉上馬上掛滿了笑容,然後馬上放下手中的事情,飛快的向楊獻城門的方向奔去。

到了城門附近之後,池麗卻沒走向城門口,而是帶上柳月,爬上了高高的城樓,站在城樓上,遠遠地看著楊雲走向城門,正和城門口的百姓和官員們打著招呼。

“不用啦,我們回去吧!”聽到柳月的話,池麗臉上帶著笑容,轉身往回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