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雲雖然遠在自己的封地,離西京城有很遠的距離。但一直以來,他卻十分關注朝廷發生的所有事情,甚至於周邊國家發生的事,他都十分關注。

幾乎每一天,他都會仔細檢視,從西京城中緊急送來的各類訊息。並且會組織封地中的一些有識之士,分析飛鷹部傳來的訊息。

這一天,一份訊息引起了楊雲的注意。楚國的楚江以東,靠近大涪的這一邊,已經好幾個月沒有下雨了,好些湖泊和河流中的水已經枯竭,而好多地方地裡的莊稼瀕臨枯萎的邊緣。

早在幾天前,封地的一些人就做出了判斷,認為楚國可能會遭遇一場幾百年難得一遇的大旱災。

這一訊息,對大涪而言,沒有什麼影響。但楊雲聽到這一訊息之後,馬上高興起來,他找來手下一些頭腦的人,向他們闡述了自己的想法。

當楊雲將自己的想法告訴手下,眾人的時候。大家都覺得眼前一亮,覺得這是一個可以實施的方案。

對於巨遠光和姚俠而言,他們對於楊雲這種不同於常人的想法已經習以為常了。而剛剛加入楊雲陣營的邱澤等人,卻感到無比驚奇。

吳王殿下,居然是這麼睿智的一個人。這是邱澤以前沒有感受到的,如果說之前他加入楊雲的陣營,邱澤心中還有些不甘,但現在他隱隱覺得,這似乎是一個明智的選擇。

楊雲將自己的想法告訴手下眾人之後,大家都開始關注起楚國的旱災來了。而遠在西京的燕飛飛,也專門派出大量人手,專門蒐集旱災相關的資訊。

這個時候,楊雲手下眾人幾乎全部行動起來,努力做好各種準備工作,以應對接下來可能出現的局面。

又過了一些日子,從收到的情報來看,楚國這邊依然沒有下雨。好多田地裡的莊稼已經枯萎了,極少數倖存的莊稼,也受到了極大的影響,收成應該達不到原來的兩成。

楚國的官員已經想了許多辦法,想要降低旱災的影響。但是這時候的人們科技水平還十分落後,在大自然面前,他們的力量顯得十分弱小。

所以,儘管楚國上下已經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但還是有大片大片的莊稼,因為乾旱而死去。

沒有其他辦法,這些楚國官員們做出了一個無可奈何的決定。放棄山地、坡地和離水源較遠的莊稼。集中人力物力,保護低窪地區和取水方便的土地莊稼。

楚國官員們的這一決定,導致在楚國楚江東岸的大片土地,有一半的田地放棄澆灌,任這些莊稼在田地中自生自滅。

楚江東岸一帶已經連續幾個月沒下雨了,楚江的水位,已經下降到歷史的最低位。

為了減少旱災對楚國帶來的影響,楚王趙元讓幾次來到楚江東岸,親自視察旱災情況。還撤掉了好一些,救災不得力的官員,也從朝中調來大量的銀兩和人手,用來對抗旱災。

在楚王趙元讓的統一指揮下,楚國官員和老百姓費盡心機,從楚江中,還有一些湖泊中抽出救命水,終於保住了楚江東岸近半的土地。

楚江東岸地勢平坦,土地肥沃,是楚國主要的產糧地,在楚國內素有“糧倉”之稱。但這一場自楚國建國來最大的旱災,導致今年這裡糧食的收成僅僅能達到往年的三四成左右。

看著田地裡日漸成熟的莊稼,楚江東岸的官員和老百姓既開心又焦慮。

開心的是大家辛苦了好幾個月,終於保護了最近半的莊稼,最多再過十幾日,這些莊稼就全部成熟了。

焦慮的是今年糧食產量大減,也許有許多人會在來年糧食耗盡之時餓死。

為了應對來年的困局,楚國朝廷決定,從兩方面來應對這個局面。一是等糧食成熟之後,從楚江西岸調出糧食,來幫助東岸百姓渡過難關。

二是派出大量官員,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