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樂

祁山雲繞,劍指長安道。孔明揮師智略妙,巧計三城歸了。

陳倉道伏襲兵,散關封鎖連營。天水計收伯約,諸葛武侯留名。

上文書中說到安定太守崔諒投降了諸葛亮。諸葛亮差他進城說服楊陵共擒駙馬夏侯楙,崔諒向孔明出讓蜀兵暫退,他好進城行事,孔明依從了他,並叫圍四門的兵將退兵十里。好讓崔諒進城行事。書接上文,崔諒進城見了楊陵,細說此事。

楊陵曰“你我皆受魏主大恩,安肯背之,可以將計就計而行”。乃引崔諒去見夏侯楙,備細說之,楙曰“當下怎生用計”?楊陵曰“只推楊某獻城,賺蜀兵入城,卻就在城中殺之”。當下三人議計已定,崔諒出城來見孔明,說楊陵獻城門,放大軍入城,以擒夏侯楙。楊陵本欲自己動手,因手下勇士不多,未敢輕動”。孔明聽後,心中暗思此中有詐,然面上不動聲色,只是微微點頭道:此事易也,足下且帶百餘降兵,吾教蜀將扮作安定兵馬,帶進城中,先伏於夏侯楙府中,在暗約揚陵,待半夜之時,獻開城門,好裡應外合,崔諒暗思,吾如果不待蜀將進城,是恐孔明生疑,也罷,先將蜀人帶入城中斬之,然後舉火為號,將孔明等人賺入,殺之可矣!他想到此處,也是不動聲色,連聲應允。孔明囑咐他曰“吾遣心腹之將關興、張苞隨你入城,只推說救兵以殺入城中,以安夏侯楙之心,但舉火,吾當親入城中以擒之”。

時值黃昏,關張二小將受了孔明密計,當下披掛上馬,帶人混入了安定降兵之中,跟隨崔諒來到了南安城下。楊陵在城上拽起吊橋,倚著護心攔問曰“來者是何處軍馬”?崔諒曰“乃是安定崔太守的援兵”,他先射一箭書進城,信中說明了孔明的計謀。

那楊陵得到了箭書,開啟一看,只見血書上寫著“諸葛亮密派關張二小將進城,伏於城中,欲裡應外合,宜先不要驚動,否則會洩露計策,可先將他們帶入府中再除之”,楊陵將書呈與夏侯楙。細言其事,夏侯楙曰“既然諸葛亮中計,可調刀斧手百餘人伏於府中,只等兩將隨崔諒到府前下馬之時立刻斬之。卻在城上舉火,賺孔明入城,那是伏兵齊出,亮可擒也”。

當下安排已定,楊陵回到城上,大聲說“即是安定崔太守的人馬,可放入城”。他命士兵放下吊橋,大開城門,關興與崔諒先行,卻教張苞在後,楊陵下城,在門邊迎接。興手起刀落,斬楊陵於馬下,崔諒大驚,急忙拔馬跑到了吊橋邊,只聽張苞一聲大喝“賊子休走,爾等詭計,焉瞞得了諸葛丞相”,只見他手中長矛輕輕往前一刺,便將崔諒殺死於馬下。

此時關興早已經到了城上,放起火來,四面蜀兵蜂擁入城。夏侯楙驚惶失措,連忙在數百驍將的護衛下,奪路向南門而岀。卻被一彪人馬攔住,當先的一員大將,正是大將王平。他硬著頭皮向前交戰,只壹回合,便被王平所擒。眾人盡皆被蜀兵殺死。

孫明乘四?車入城,下令貼岀廣告,招諭一應軍民人等,並下令軍中,但凡私取百姓一物者立斬。當下眾將各自獻功。孔明命將夏侯楙打入了木籠囚車。鄧芝問曰“丞相然何以知道崔諒是詐降?諸葛亮曰“崔諒深受曹魏之恩,乃不得已而將,非真心也,一有機會,勢必反覆。所以吾料定他並無降意,特讓他進城與夏侯楙、楊陵合計,吾在從中取事,因見他來時情況有異,故判定其乃詐降,欲騙我軍上當,故將計就計,讓關張二將隨行,並附以密計,讓他倆進城時首先除掉楊陵、崔諒。一個分兵拒住吊橋;一人上城去放起火來,夏侯楙見城頭火起,以為我軍已然進城,他按照商量好的計劃,調所有兵馬赴城中截殺我軍”。

因此四門守備稍松,吾卻叫眾將趁機攻城。而魏兵聚在城中左右皆是自己的人,施展不開。此乃兵法所云:將計就計而以岀其不意,攻其不備矣。眾將拜伏,王平曰:“丞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