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掉頭回來。再分兵兩路大人馬埋伏於必經之路的山谷兩側。以起火為號,即便殺回,前後夾攻前來偷襲的蜀軍,可獲全勝。如諸葛亮親自帶兵來襲,便可一舉殲滅。諸葛亮必遭擒獲。”

馬遵聽從姜維之計,即點精兵五千交與姜維,自己與梁虔引兵出城等候,只叫尹賞、梁緒帶兵守城。於是即刻安排以待。果然,趙雲帶領蜀軍前來潛伏在山僻之中,只待魏兵出城,便來乘虛劫殺援軍,當時有細作報與趙雲。說天水郡太守馬遵帶大隊人馬起兵已經出城去了,雲即差人報與張翼、高翔。叫他們在路上劫殺馬遵。此兩路人馬是諸葛亮預先埋伏。

好巧取天水,卻說趙雲領了五千人馬,徑到了天水城下,他厲聲高叫曰:“吾乃常山趙子龍也,汝等若知中了我計,早早獻城,免遭屠戮之苦,否則,玉石俱焚”!只見梁緒在城上大笑曰“趙雲你已經中了我姜伯約之計,難道還不知道乎”?趙雲大怒,他剛要下令攻城,忽然身後火光四起,吶喊聲震天!當先一員小將,乘白龍馬,叫道“汝知天水姜伯約約乎”?趙雲一看姜維,怎生打扮:

頭戴鳳翅寶盔,身披大葉魚鱗甲,四杆護背旗,護心寶鏡亮如明月,腰繫獅蠻寶帶,外罩雪白戰袍,手持一條綠沉寶槍,坐下千里閃電白龍駒,能鑽山,能跳澗。兩頭追風能見日,好一員玉樹臨風的小將。

趙雲知道上了當,但他畢竟久經沙場,迅速鎮定下來,指揮蜀軍奮勇抵抗。他挺槍刺向姜維,姜維舉槍架住,一來一往交鋒起來。大戰三十餘合,那姜維精神倍長,雲大驚,不想此外也有如此人物,他展開七探蛇盤槍,與之相鬥;卻不料馬遵、習,梁虔率兵返殺回來。兩路夾攻。魏軍佔據地利優勢,蜀軍漸露敗象。趙雲無奈,只能率殘部突圍而出。姜維拍馬追來,幸得高翔,張翼帶兵殺來,戰退了姜維。接應趙雲退回營去。這一戰蜀兵損失了三四千人。

經此一戰,馬遵對姜維更加器重,感嘆道:“幸得伯約識破奸計,不然天水危矣。”姜維則抱拳回道:“此乃分內之事,還需小心防範,蜀軍狡詐,必然還有後招。”

且說趙雲等人回到大營,說姜維識破了丞相之計,並設下了反埋伏,損失了四千餘人,請丞相治罪,孔明言曰“吾剛才還與眾將談論軍機,卻不知馬上就已應驗,錯不在將軍,是吾小看了中原人物,罪在本相。不過子龍可知來將是誰”?

當下有南安降卒曰“此子是天水郡冀城人姜維,字伯約,事母至孝,文武雙全,智勇兼備,可說是當時之英傑也”,他立刻打聽姜維的底細,原來這姜維出身於天水郡冀縣,父親姜冏是本郡的功曹,在抵禦羌人的戰鬥中不幸捐軀,父親死後,他與母親相依為命,他的母親也是賢淑之人,她總以先賢們作為榜樣,訓導姜維,在母親的教育下,他逐漸成為成為了一名出眾的少年英才。

少年的姜維聰慧好學,尤其偏喜大賢鄭尚書鄭玄的經學,經常是愛不釋手,在學問中探索出經世之道。那時的隴西局事動盪,羌人胡族經常侵擾民眾,朝廷先後任用了董卓、馬騰和韓遂鎮撫雍州。

姜維年紀雖小,卻是胸懷大志,並以霍去病為榜樣,從小就以鎮撫邊疆為己任。憑藉自己的一身武藝來護衛家鄉百姓的安危。

他開始研習兵法,勤練武藝,並經常與勇士們切磋,隨著年齡的增長,他的軍事才能逐漸脫穎而出,成為了少見的少年英傑,並受到太守馬遵的賞識,拜為本郡的中郎將。

趙雲又誇讚姜維的槍法與眾不同,當下孔明得知姜維的根腳之後,他對眾人說,吾令欲取天水,不想有此人物,遂起大軍前來。

再說姜維。他回見馬遵曰“趙雲敗去後,諸葛亮必定會親自帶兵前來,他一定會認為我軍俱在城中,吾建議將本郡的兵馬一分為四,某率一支伏於城東,太守與梁緒、尹賞各帶一軍往城外埋伏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