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初戰三江(第2/4頁)
章節報錯
有疑慮,才來將打聽到曹年多寡的情況告訴於你。
曹操詐稱百萬乃是大話欺人。其時他的中原之兵不過十五六萬,且早已疲憊不堪,所收袁紹的殘兵敗將不過七八萬,也並不是真的歸附於他,只是大勢所趨而已,得荊襄之兵也才三四萬人,都還沒有整合在一起,還算是烏合之眾,多而無用,我只要五六萬人,就能擋住於他,請主公不要以此為慮。
孫權也真是好糊弄的人,一聽周瑜這樣說,他自然信以為真,當場表示再無疑意,並讓周瑜帶兵先行,自己徵調兵馬以作後隊,誓與曹操一決生死。不過周瑜經事一事,他知道孔明遠勝於自己,心下很是妒忌,在魯肅的勸說下,他先令諸葛瑾去勸說孔明歸順東吳。一面點韓當,黃蓋為先鋒,領本部五千人馬,率戰船即日進行,先到三江口紮營,等待將令。又令蔣欽,周泰帶五千人馬為第二隊。
淩統,潘璋為第三隊,呂蒙,董襲為第四隊,陸遜,陳武為第五隊,呂範,朱治為四方巡警使,催督六郡官兵水陸並進,限期取齊。他調拔以後,諸將遵令各自收拾船隻兵馬軍器陸續起行
但諸葛瑾見了孔明,還未正式開口,便被孔明出言阻止,孔明邀他共同扶保劉備,以免兄弟分離,只一句話便把諸葛瑾擋得張口結舌,無言以對,只得告辭而退去回覆周瑜的命令。
周瑜知道諸葛瑾沒有說動孔明,他想借曹操之手除掉這個江東的心腹大患。次日他進內辭別孫權,與程普,魯肅統軍向夏口進發,並邀孔明同行,孔明欣然從之,一同乘船來到離三江口三四十里的地方紮下了行營,周瑜在中央下了大寨,岸上依西山安下了營寨。孔明卻是在一葉小舟中安身。
周瑜安營紮寨已畢,他派人請孔明入帳議事。當孔明來到中軍大帳,周瑜便對他說,當時袁曹爭戰於官渡,曹操兵少,袁紹多他的人馬將近十倍,而曹操最終還是戰勝了袁紹,主要的原因是採用了許攸之謀,先斷了烏巢袁紹的屯糧之地,才扭轉戰局的。
今天曹兵八十多萬,我東吳出兵不過八萬人,當然抵抗不了曹軍,所以也想用此計,以其人之道還其人之身,我打聽到曹操的糧食所在地在聚鐵山。先生你久居漢上,自然熟悉地理。我想請你與關,張,趙雲帶兵去斷曹操的糧道,我這裡也派兵千人協助。不知先生意為如何?
孔明當時答應,連忙出了大帳,魯肅密諭周瑜說,你真的讓孔明帶人去劫糧道,是什麼用意?周瑜說,“此人若存,是我江東的心腹大患,與曹操相比也不遑多讓,所以我就是要借曹操的手除去他。以絕後患罷了”。
魯肅深知他說不動周瑜。於是便來探望諸葛亮,看他知不知道周瑜的用意,他看到孔明興高采烈整點軍馬要行。魯肅以言挑之曰“先生此去能成功嗎”?孔明笑著說“我水戰,步戰,車戰,馬戰都得其妙,何愁功勞不成,我又不是跟你和周都督一樣,只有一種能力罷了”。魯肅詫異說,吾與公瑾何畏只此一能?
孔明笑著說,“你難道沒有聽江南小兒的歌謠唱的嗎?“伏路把關饒子敬,臨江水戰有周郎”。就是說你只能打點埋伏仗,把守關隘而已,而周公瑾呢,也只能在水上交兵罷了”!魯肅將他的言語說與周瑜,周瑜當下大怒,叫魯肅,你叫他先別去了。
我自己帶一萬馬軍去聚鐵山斷曹操的糧草,讓他知道我到底是不是隻會水戰?魯肅就是一個傳話筒,他又把周瑜的話帶給孔明,孔明對他說,公瑾叫我去斷曹操的糧道,分明就是想借曹操的手除去我,所以我以言語激之,他便上當了。但我們都不能意氣用事,如果吳侯與劉使君同心抗曹操,才有一些勝算,但是如果互相謀害,就大事休矣!
曹操性格多疑,極會用兵。他平生就喜歡斷人的糧道,自己的屯糧之地自然有重兵防守,都督一去,必然會被曹操所擒,曹操只要擒獲公瑾,那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