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心生一計,派細作混入城中散佈謠言,稱曹丕欲捨棄南安郡,引得城中守軍內亂。

孔明從細作的口中得知了南安郡的情況後,立刻召集眾人諦商議,他對眾人說道“南安壕深城峻。不易攻取。我們的戰略規劃也不是一定要攻奪此城。你們如是在此久攻,倘若魏兵分兵去取漢中,則我軍危也”。鄧芝言曰“夏侯楙是曹魏的駙馬,擒他一人勝如殺死百名將領,今困於此,豈可棄之而去”?孔明曰“吾自有計較”。

鄧芝又曰“魏文長雖然隨軍出征,馬孟起將軍還留守在漢中,幾個隘口也有將士把守,倒不至於出現這個形象。子午谷地形奇險,我們的人馬出不了谷去,曹魏的人馬更是進不來。這點請丞相放心”。

孔明曰“吾自有妙計。只是不知道南安西連天水郡;北抵安寧郡,二處的太守不是知道是什麼人”?有歸降的潰卒說到天水郡守大人是叫馬遵,安守郡的太守叫崔諒。

當下孔明問清楚情況之後,乃喚魏延授以密計,吩咐他必須如此如此,又喚關興、張苞授以密計。也是如此如此;又喚心腹軍士二人授計,也是如此行之。當下各將領命,俱各帶兵去了,諸葛亮裝模作樣在南安城外邊,令軍士蒐集柴草堆積於城下,口稱要“燒城”,魏兵聞聽,皆大笑不懼。卻說安定太守崔涼,在城中聽說蜀兵已經兵圍了南安,困住了夏侯楙。十分恐懼,連忙點起了城中四千守兵,加緊了城防、守備城池。忽見一人自至正南而來,口稱有機密事要見太守,崔諒喚入問之。其人曰“吾乃夏侯楙都督帳下的的心腹將領裴緒是也,今奉夏侯都督將令,特來求救於天水,安定二郡,當下南安危急,每日在城上縱火為號,專等二郡救兵。多日不見兵到,乃令吾殺透重圍,來此告急。可星夜起兵作為外援,都督若見二郡兵到,便開城門接應。諒曰“汝帶有都督文書乎”?裴緒連忙貼肉取出文書,卻被汗水溼透。略教一視,急令手下之人與他換了乏馬,便岀城往天水而去。沒過二日,又聽說又有報馬報說天水太守已經已經起兵往南安去了,叫教安定早早接應。 崔諒聽聞此言,心中猶豫不定。但想到夏侯楙乃是曹魏駙馬,若不施救,日後恐遭怪罪。於是決定出兵救援,他點齊兵馬,只留文官守城。開城向南安方向行進。

行不多遠,忽遇一軍攔住去路,為首大將正是魏延。魏延大聲喝道:“崔諒,你中計了,還不快快下馬投降!”崔諒大驚,欲回頭撤軍,卻發現後路也被蜀軍截斷,原來是關興和張苞依諸葛亮之計早已繞到後方。

崔諒無奈,只得硬著頭皮迎戰魏延。幾個回合下來,崔諒漸感不支,心中後悔不迭。就在此時,他手下計程車卒紛紛倒戈,原來那兩名心腹軍士按照諸葛亮之計,早已在崔諒軍中策反。

崔諒見狀,長嘆一聲,知道大勢已去,只好下馬投降。魏延押著崔諒來見諸葛亮,諸葛亮笑著扶起崔諒,曉之以利害,勸其歸順蜀漢。崔諒思考片刻,最終表示願意歸降,並且獻上安定郡,為蜀軍攻打南安郡提供助力。孔明見崔諒已經投降,心中大喜,並待若上賓。

孔明曰“崔太守與南安郡守交情怎麼樣”?崔諒曰“南安太守叫楊陵,是楊阜之族弟,與某為鄰郡,交契甚厚,關係密切”。孔明曰“吾欲派足下進城,說服楊陵共擒夏侯楙,不知足下可否願去,崔諒說丞相如讓吾去行此計,先把人馬撤開,待吾進城以利害說之,或許可行!孔明從其言,當即傳下將令。叫四門圍城兵馬各退十里下寨。且說崔諒到了城邊叫開城門,城上放下吊橋,開了城門,崔諒進入了府中與楊陵相見,細言其事,要知楊陵怎樣回言,且聽下文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