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塔什干出來向東南約60公里,就進入了天山山系西端。恰特卡爾、庫拉馬兩個山脈將安格連這個烏東南部較大的城市與費爾幹納盆地隔開。盆地整體恰似一個簸箕,僅在西南方沿浩罕至胡佔德一線,在塔吉克境內開了個窄窄的口子。

盆地與烏茲別克其他部分僅有公路直接相通,連線費爾干納與塔什干的鐵路要繞道塔吉克,而且不怎麼好走,有時還不通車。伊尼勒耶夫每次出國參賽後回家,都會選擇坐汽車返回家鄉費爾干納市。但是,他起碼要坐上一天一夜的汽車,才能到家。

拖著自己的行囊,在同車人異樣的目光注視下,伊尼勒耶夫走下了客車。他看了看長途客車中轉地一旁的巨大空地,他意識到這裡就是當地人們常說起的大型飛機場。據說會有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和貨物,也會從家鄉把好多的人和貨帶到世界各地。伊尼勒耶夫心裡很期待這一天早點到來,因為他再也不想坐一天一夜的車了,而且只能在家待上幾天就要返回首都去。“阿塔(父親)會很喜歡這個飛機場建成的吧?”他一邊笑著喃喃自語道,一邊拖著行李去往公共汽車站臺。

在穿過馬路的時候,伊尼勒耶夫看到幾名東亞面孔長相的人迎面走來,他們有說有笑的提著一兜兜的手抓飯。伊尼勒耶夫聞到洋蔥和羊油特有的香味後,就開始想念媽媽做得抓飯了。他看見這幾個人戴著安全帽,帽子上面是他之前在香港才見過的中國文字。伊尼勒耶夫頓時心生喜悅之情,他也難得的向這幾個人露出了微笑。令他意想不到的是,其中一名戴著藍色安全頭盔的中年人,突然用烏茲別克語向他熱情的打著招呼:“你好,年輕人!”伊尼勒耶夫趕忙放下行李,用當地的行禮手勢跟這位中年人恭敬地回禮。因為在當地習俗中,晚輩是要向長輩行禮的。這名中年人趕忙欠身回禮並說道:“我們來自中國,你們這裡的抓飯非常好吃!”說罷中年人還笑著豎起了大拇指。

伊尼勒耶夫於是在路邊和對方簡單的交流了一下,原來這些人是來這裡幫助當地建設機場的。他們從來自那個東方大國的各個地區,當伊尼勒耶夫向他們打聽河北牛城的時候,其中一個頭戴黃色帽盔的年輕工人,在聽到中年人的翻譯後朗聲道:“俺就牛城嘞!”伊尼勒耶夫興奮的向對方訴說,自己在牛城有一個非常要好的朋友。中年男人和一眾工人並不知道李明是誰,起碼現在他們還不知道。但是中年男人還是熱情的說道:“歡迎你有機會去中國玩,讓你的好朋友帶著遊覽我們美麗的祖國!”伊尼勒耶夫開心的和對方道別後,走出了周邊圍觀的人群。

當地人是這樣的,對於很多事情他們都感到好奇,於是就會上前圍觀。這種習慣好像在亞洲很多國家都非常的普遍,因為受那個東方大國的影響,集體思想指導個體思想。“隨大流”推使著急於追求認同感的個體,投身於群體的任何一件事情當中去。哪怕路邊壓死了一隻過路的青蛙,人們可能都會圍上去研究一下“青蛙來自哪裡?要去向何方?是否有特別寓意?”亞洲人普遍聰明,也都會腦筋急轉彎,原因就在於此——太愛操心!

回到家的伊尼勒耶夫,推開家裡院房的大門,然後他就看到正在拾掇餐具的姐姐。伊尼勒耶夫家裡一共有六個孩子,他有三個姐姐和兩個哥哥。作為家中最小的孩子,伊尼勒耶夫確是家中絕對的身高擔當。由於在中學時期,他的身高已經長到了188,學校的老師告訴他的父親,這個孩子需要送到首都的體育學校去,不然這個身高太可惜了。父親再三考慮下,終於決定把只有14歲的伊尼勒耶夫送到了塔什干的少年體育學校。

而當校方負責人看著強壯的伊尼勒耶夫後,開心的問道:“考慮不考慮讓他練習拳擊啊?我感覺他一拳可以打死一隻盤羊!”

正當父親和學校負責人交流的時候,伊尼勒耶夫則盯著一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