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道:“大傻瓜,就是鄭伊健來了,我也選你啊!傻子!”於是孫雅薇緊緊抱住了李明。

牛城大學位於牛城造紙廠北側區域,一條曲折蜿蜒的牛尾河從學校北側穿行而過。早年間的牛城大學並沒有多大的規模,沿河而止的校區範圍,讓學校看起來南側平板規整,而北側校區則透出了一股江南學府的韻味。李明重生之前畢業於牛城大學,對這裡的情感非常深厚。在之前的記憶中,李明喜歡那圖書館五十多萬冊的藏書,卻只要每學期五元的借閱費,因此帶給自己遨遊書海的快樂;李明還喜歡那時擴建校區後,橫跨牛尾河的“小玉帶橋”上,校園學子們上演得一幕又有一幕“愛情悲喜劇”;當然,李明最愛的還是牛城大學學生餐廳只要“一元錢”,就可以吃到飽的“西紅柿白菜炒饅頭”,食堂大師傅怕孩子們點這種飯見不到葷腥,於是採用“大油”炒制,拯救了一個又一個“月初揮霍,月尾呆”的傻瓜們。

,!

到了學校的南門口時,看著自己走過很多遍的校園大門,李明一時感慨萬千。孫雅薇摘著頭盔說道:“怎麼啦?還在吃醋呀?”李明拉著孫雅薇的手說道:“沒有,沒有。我堂姐不是在這裡念大學嘛,她剛上大一,咱們也可以找她去玩呀。”孫雅薇想到之前在李明爺爺家時,爺爺告訴孫雅薇,李明的堂姐確實是在牛城大學上學。於是,孫雅薇說道:“好呀~我還沒見過堂姐呢。”就在兩個人聊著天時,高月和一個消瘦的外國男孩也來到了校門口。

高月開心的衝上來抱住了孫雅薇,然後回身跟外國男孩介紹著。外國男生看見孫雅薇眼睛立馬放光了,殷勤的上前用蹩腳的中文說道:“你好~我叫彼得。”說罷主動向孫雅薇伸出了大手要握手,結果李明上前一把握住對方說道:“哎呀~你好,你好~國際友人啊~你好啊~我叫李明!”對方被李明突然的舉動搞得一臉懵,這時李明用純正的美式英語跟對方說:“如果是來打籃球的話,隨時歡迎。如果想別的事情,先考慮考慮你現在是在哪兒?”彼得一臉驚訝的看著面前這個高大的中國男生,不可置信的對方的美式發音竟然比自己還要好。

雖然,彼得一直纏著父親將來想要去美國,也在練習美式英語發音。但是,顯然這個中國男生的美式口語發音要比自己強太多了。其實這種情況在很多國家地區的學生身上多有出現,因為他們很少有國人這種“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的精神頭。老外學習一般就是憑興趣,興趣到了,這人就成材了。興趣沒到,那就是一堆朽木,除了成為將來社會發展燃燒殆盡的“廢柴”,其他一無是處。而彼得這類的來華務工人員子女,更是“廢柴潛力股”。由於學校支付給外教的報酬是相當豐厚的,甚至有時候是他們在本國收入的幾倍,索性這些人也就懶得再奮鬥了。

由於澳大利亞人天生對美國的文化有種骨子裡的“歸附感”,這種感覺甚至超越了他們嚴格意義上的親戚。雖然很多澳大利亞人外面表現出來的是“懟天懟地懟空氣”,但是讓他們選擇去哪裡發展的時候,多半人還是選擇去美國。彼得也是這種思想影響下的萬千青年之一。

彼得畢竟有屬於白種人骨子裡的傲慢,於是定了定神用英語說道:“我想你誤會了,我是來打籃球的。”說罷撇下了高月,然後一個人趾高氣昂的進學校了。由於彼得雜毛一樣的長相,讓那個崇洋媚外思想較為普遍的年代的人,多少會給彼得和他們這樣的群體開一些“綠燈”。牛城大學的門衛連問都不敢問,任由彼得大搖大擺的走進了校園。李明看著這一幕不由的感嘆著,一會兒自己一定要找機會把“場子”找回來!

不出意外,李明和孫雅薇還有高月被擋在了門外。李明看著一臉不屑的門衛並沒有生氣,而是起了飛智拿出了手機。李明假裝跟時任校長打著電話,“喂,邊伯伯~哎呀,我是明明啊~我到啦!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