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長露出了欣慰的笑容道:“要不說大學生就是大學生,看問題的層面都跟別人不一樣。省裡將會開展‘高水平運動人才儲備計劃’,這麼好的苗子,也算是咱們牛城籃球界貢獻的一份力量了。你是大學生見過世面,而且還去體委受訓過,我想由你來親自關注這個孩子,看看他是不是那塊料?”鍾海一開始內心是拒絕的。因為這種事情無非兩種結果,一是對方父母贊同孩子專走體育發展道路,一切聽安排,最後孩子成才,皆大歡喜。不成材就全怨鍾海自己;二是對方父母拒絕,但是迫於領導層面給出的壓力,只能找到現有的各種政策進行扶持,到最後這種孩子只能成長為一個眼裡只有利益的“體育混子”。或者乾脆對方父母就不讓孩子走體育之路,也不會應接鍾海的請求,很有可能一個“好苗子”就此——泯然眾人矣!

,!

科長看穿了鍾海的心思,於是準備“加個砝碼”,開口道:“孩子成不成才要看各方因素,不是你我能左右的。但是,能夠梳理出一套完整的優秀運動員選拔流程,只有你鍾海掌握操作辦法,結識了各方人脈,你覺得下一個副科長會給誰呢?你也知道,老張年歲大了,快要內退了。”鍾海頓時被科長的話提起了興趣,就連早晨上班時那陰鬱的心情也一掃而光。畢竟,按照鍾海的能力來說,他在這個單位科級是起碼的位置,他現在等得就是這樣一個機會。鍾海詢問著:“科長,您看這競賽籌備畢竟也佔用著經歷,我怕我分身乏術啊!”科長大手一揮,毫不在意的說道:“交給老張,我去給他打招呼。反正他快退休啦!讓他在退休前,再在領導面前來個‘老來俏’,還能讓他結識下教育口的關係,給他大孫子將來上學打打底子。他肯定會念你的好!”鍾海毫不猶豫的答應了科長的分配的工作,並按照科長的指示步步行事。

在自己辦公桌上仔細收拾了各項對接材料後,鍾海開車就直接奔正在市一中考察場地的副科長老張那裡去了。在路上鍾海想了很多,倘若這次順好了工作流程的話,自己晉升副科長。下一步,就可以向女朋友的家裡提出結婚的請求啦~!這讓已經26歲的鐘海興奮不已。他邊開車邊看向窗外的景色,牛城的街道乾淨素雅,雖說沒什麼高樓大廈,但是那種井然有序的城市規劃,也讓鍾海內心感覺到無比舒暢。不一會兒,鍾海就開車來到了牛城高中裡最具影響力,同時也是辦學歷史底蘊相當深厚的中學——市第一中學。鍾海與門崗簡單說明來意後,對方放行並示意停車區域,鍾海停好車後向著籃球場所在的方向走去。一路走來,市一中那靠近學校大門的一排排青磚大瓦的老教學樓,向來客訴說著這所創辦於1943年的學校,從抗日烽火中所帶來的根骨於傲氣。再沿著那雖已落葉飄零,但卻依舊挺拔堅韌的行道樹的道路向裡走去,那鑲有“崇尚科學,弘揚人文,立德樹人,追求卓越”辦學理念的新式教學樓巍峨矗立,向人們展示著省直重點中學那雄厚的辦學實力。市一中的學生大部分都是“天生傲骨”,因為這些未來的“天之驕子”們中不乏國家級競賽的獲獎者,而省市級學科類競賽的獲獎者更是多如牛毛。當年在牛城,坊間流傳著“進了一中門,清北通知書送上門”的民間傳言。雖說傳言的可信度並不高,但是從側面印證出了市一中在牛城百姓心目中那不可撼動的地位。

鍾海來到位於老教學樓後的籃球場,看見張科長在和校方陪同的領導站在場地邊聊著天。鍾海緩步走到張科長身邊,輕聲喊了句:“張科長!”張副科長回身看到是鍾海,熱情招呼著鍾海和校方領導相識。待張副科長敲定了市一中的比賽場地場次後,二人就往停車場折返。路上,鍾海將競賽的具體安排口頭複述給了張副科長,張副科長一邊邁著穩健的步伐,一邊若有所思的說道:“小鐘啊~!這樣安排,那你之前的努力不就全由我來等著‘摘果子’了嗎?這怎麼行?我得找科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