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一罐旭日升冰茶笑眯眯的向大家展示著。高父本來邊看著窗外,邊品嚐美食。聽了高月的話後說道:“過來吃點東西,不能老喝飲料!薇薇你也過來吃點,這都過了飯點了,你們三個小鬼不餓啊?”孫雅薇於是拿起了一隻雞翅膀啃了起來,然後她還貼心的給李明拿了一塊雞肉遞了過來。李明憨笑著推辭道:“這些我就不吃了,你們吃吧!我媽烙了好多大餅,我吃這個就行,還有燻頭肉呢~這才解餓呢!”李明於是在仨人目瞪口呆的注視下,幹掉了一斤烙餅和大半塊燻頭肉。高父詢問道:“明明平常飯量有多大?”於是李明手舞足蹈的給三人講起了自己在家吃飯的經歷,三人也是在歡笑中度過了中午這段午飯時光。

隨著列車的行進,李明他們告別了城市的繁華,迎來了初冬時節那逐漸顯露蒼茫的平原大地。孫雅薇聽到了列車提示前方到站高邑,她就問起了高父是否對這個地方瞭解?高父搖了搖頭後說道:“薇薇,別看乾爸姓“高”。可是,咱們跟這個高邑可一點也沾不上關係啊~”李明聽後積極的說道:“這個地方我知道!”在看到三人看向自己示意繼續的表情後,李明一邊剝著手裡的花生一邊遞給三人說道:“說起這個高邑啊,漢光武劉秀在這裡等過高臺,後來高臺設立的地方就留名‘高邑’。這裡有名的是石磨豆腐。還有,這裡的紡織業挺牛的!”高父三人一副原來如此的表情感嘆著。高月好奇的問道:“哎~你是怎麼知道的啊?”李明微笑著回答道:“因為我愛學習啊!”

,!

一路上三個孩子七嘴八舌的扯東扯西,但是每路過一個有名的站點的時候,李明都適時的為孫雅薇和高月簡單的介紹著。在路過辛集時,孫雅薇帶有“挑釁”意味的說道:“這個辛集,你不知道了吧?”李明這時拿出了一個蘋果,利用手勁掰成了四瓣分給三人後,自己吃著蘋果回答道:“薇薇啊,之前給你帶的酥糖,可就是我爺爺的朋友從辛集帶來的。辛集還有皮革啊、剪紙畫啊,聽說辛集馬上要有個大型批發市場啦~以後買皮衣就得去辛集啦~”這時在隔壁臥鋪座位,一名戴眼鏡的年輕男人探過頭來接話茬說道:“哎,小兄弟,你知道的挺多啊~”李明回頭笑著說道:“也還好啦!我爺爺告訴我,‘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以前我一直不知道這句話什麼意思,現在我的理解就是人得‘開啟眼界’,不能當個井底之蛙!高叔叔您說對吧?”高父本來聽李明這一路生動的講解,就已經對李明這孩子心生愛戴了。在李明拋話頭時立刻應聲道:“太對啦!好孩子,說的沒錯。可惜你現在歲數太小,不然我肯定要你來跟著我幹!”李明不好意思的咧嘴一笑。這時隔壁鋪的年輕人從自己鋪位移步過來,靠在過道車窗位置一邊喝著水一邊說道:“你好,看你年紀不大。你現在是……?”李明禮貌的回應道:“初中,正在上初中。”年輕人扣緊茶杯蓋子說道:“那太厲害了,能不能給我講講你還知道這趟車沿途哪些城市站點?哦!不好意思,我忘了自我介紹了,我叫龔鵬磊。我是咱們省日報的,這趟出差去天津採訪。就是聽到你講得太詳細了,我很好奇。”李明向對方介紹了自己後,並沒有介紹高父和其他人,畢竟不能對陌生人太過熱情。

李明和龔鵬磊二人熟絡著聊了起來,李明透過聊天得知。這個龔鵬磊原來大有來頭,今年24歲的龔鵬磊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新聞系。一畢業就進入了河北日報社,現在主要負責一些專題撰寫的外採工作,出差是常有的事。而李明的經歷更是引起了龔鵬磊的興趣,並表示等回到省會後希望李明能給自己打電話,想要安排一個給李明的採訪。李明於是大方的和對方互留了聯絡方式。高父一直在一旁警惕的聽著,直到龔鵬磊準確的說出河北日報的辦公地點和辦公電話,以及自己最熟悉的那幾個老朋友後,高父才稍微的放鬆了一些警惕。龔鵬磊這時饒有興致的在火車經過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