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前確實喜歡你,但現在不喜歡了。” 她的聲音平靜,卻如同一把利刃,直直地刺進男子的心窩。

看著女子說話之時,眼神之中的清冷,應景著冬日的湖面結了冰,男子感覺坐在身旁的她,如此陌生,曾經熟悉的溫柔與熱情彷彿一夜之間消失殆盡。本欲說出的話語,那些挽留與傾訴,也在女子開口之後,隨著一絲涼意融入心間,最後,只是雙唇微張,啞口無言,喉嚨像是被堵住,一個字也吐不出來。

而女子也顯然不想繼續等待男子再說些什麼,她徑自起身向著那處熟悉的居民樓走去,腳步不緊不慢,卻透著決絕。

男子望著逐漸遠去的背影,漸漸拉開的距離,像是一道無法跨越的鴻溝,他猶豫了一會,眼神中閃過掙扎與不捨,最終選擇起身,跟隨著女子行過的路徑走去,腳步略顯沉重。

就這般走了十來分鐘,在到達一棟七層小樓樓梯門口前,男子駐足,因為女子此刻已經進入了居民樓,樓道里的燈光昏黃,看著即將消失在拐角的身影,他默然無語,心中五味雜陳。整個場景彷彿是一出啞劇,只有微風輕輕吹過的聲音,和偶爾傳來的遠處車輛的轟鳴。

但此時男子的思想卻如海平面下的暗流一般,不斷翻湧,各種回憶、不甘與無奈相互交織。在這一刻,他說不出對女子應該抱有何種情緒,或許有一絲恨意,恨她的決絕;或許有一種失望,失望於感情的消逝;或許有一道惋惜,惋惜曾經的美好。或許是種種情緒複雜交織,如亂麻一般在心頭纏繞,但都在他緩緩發出的長嘆聲中,平息,那聲嘆息把所有的情緒都釋放到了空氣中。

‘如今的她,再也不是曾經那個蹦蹦跳跳的小女孩了,她已經掌握了不少技能,變得獨立而堅強,即使沒有我,她也能生活下去,或許過的會更好。’

他或是這樣想著,在原地矗立良久之後,男子轉身離去,身影在路燈下被拉得很長,透著落寞與孤寂。

對於她來說,將來應該會變得更好,沒有人會是傻子,她之所以做出這樣的選擇,肯定是自己認為,這樣做,是對的。

這是一個很簡單的道理,沒有任何人會去做自己認為錯的事,即使事後認為是錯的,但在那個當口,一定認為那是對的。人們不會做違反自己認知的事,

對嗎?

只是對於他來說,這樣的結果卻是無可奈何的,他無法改變她的選擇,也無法讓她再次喜歡上自己,正如自己亦無法阻止父母的衰老,歲月的洪流滾滾向前,帶走了太多。只不過在最後的他,沒有如曾經一般哭鬧,反而是保持著緘默,用沉默來接受這一切,於是他默默轉身,選擇離開,這一切代表著他已經接受了自己只是一個普通人的事實。

‘日月尚有所限,況乎於人’

‘人於蜉蝣何異’

越是經歷的多,越是認知的多,便越能感受到自身的渺小,而在這一刻,陳十一對自身的渺小入木三分,他如今所面對的這些事,無論再怎麼做,只要是人,便無法改變。

歷盡千帆,使他看清了自己,也明白了聖人的偉大,孔子的一生,遭受了太多的非議和質疑,他在生前並沒有獲得,期望中的成功,甚至一再失敗,周遊列國,四處碰壁。

然而,他以理性的中庸之道,面對每一次挫折,卻從未動搖,理想主義者孔子,用近乎固執的行動去實現理想,這遠遠超出了成敗本身的意義,他是一個屢敗屢戰的勇者,知其不可為而為之,正是孔子主動選擇的天命。

但知其不可為,而不為,是陳十一作為一個普通人的抉擇,他接受了這一切不公,沒有反抗。。。

...

一個人的命運悲劇,其實就是他性格的悲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