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客觀(第2/3頁)
章節報錯
路向著魔都前行。
沿途的人類都市,往昔的繁華已不復存在,入目皆是殘垣斷壁,一片凌亂不堪的景象。
高樓大廈傾頹崩塌,街道上瓦礫堆積,曾經車水馬龍的道路如今被廢墟掩埋,訴說著人類文明遭受的重創。
然而,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大自然似乎並未受到過多的驚擾。
僅僅是一些樹木被狂風折斷了枝幹,些許泥土被肆意翻湧掩埋,那些人類生活過的痕跡,正一點點地被消弭。
尤其是在往後的幾年時光裡,那些折斷的樹木,漸漸從斷口處萌發出嫩綠的新芽。又過了數年,新芽茁壯成長,已然成為一棵棵挺拔的小樹,曾經因風災樹木草地被破壞的痕跡,徹底消弭於這片綠意盎然之中。
在神秘的三界論裡,有著獨特的闡述:人類是規則雛形靈融合後的奇妙產物,因而被賦予了 “進化” 的無限可能。
而大自然中的其他動植物,不過是規則的衍生物罷了,它們受制於已然成型規則的桎梏,一生都無法掙脫既定的軌道,失去了如人類那般多變的發展潛能。
但陳十一卻陷入沉思,它們當真就比人類遜色許多嗎?
陳十一併不這麼認為。
成型規則因其本身固有的穩定特性,使得遵循它的動植物們在歲月的長河中存續的時間更為久遠。
就拿植物來說,在當今的科學認知裡,植物的誕生可比動物早了數萬年之久。
倘若過去的時間一直是平穩線性流淌的,那麼以植物作為研究規則的切入點,無疑是再合適不過的選擇。
當然,將世間所有植物視為一個有機整體,以此來探究規則,進而讓規則的特性清晰明朗,這一精妙方法,還是他在後續漫長的求知旅程中學到的寶貴經驗。
但無論往昔的時間是呈線性延展,還是暗藏曲折波瀾,有一個事實堅如磐石:植物率先出現在這顆星球之上。
這也強有力地佐證了代表植物的規則,相較於動物的規則,擁有更為悠遠的歷史沉澱。
執行於世間萬物背後的規則,究竟處於怎樣一種神秘狀態?
陳十一的腦海中無時無刻不在思索這個深邃問題。能夠篤定的是,規則是一種既定且確鑿的概念。可它是否具備思考之力,是否如同人類一般擁有自主思維呢?
以植物整體作為觀測視窗,陳十一得到了一絲靈感啟迪:
植物有智慧嗎?
答案似乎是否定的?
可若果樹懵懂無知,全然不知世間有動物存在,那它為何會孕育出鮮美可口、可供動物食用的種子?
這難道不是一種巧妙的生存策略,蘊含著對生態環境的洞察嗎?
再看那蒲公英,倘若它對風的力量一無所知,又怎會將種子幻化成漫天飛舞的 “風箏”,憑藉風力播撒向遠方,開啟生命的新旅程?
諸如此類數不勝數的例子,都在輕聲訴說:即便是植物,這種在人類眼中結構最為簡單的多核生物,它們也潛藏著獨特的智慧光芒。
或者更確切地說,植物理應具備著接受外界資訊 - 反饋應對行為這一基礎的思維模式。
其實,當陳十一深刻意識到這一點後,心中豁然開朗。
一直以來,人們將人類具備思考能力的緣由單純歸結於大腦,這是一種誤導。
而這恰好與我國古老而深邃的中醫學裡,對於精氣神三者精妙詮釋的理論不謀而合。
在中醫的智慧中,神之居所並非大腦,而在於心臟,
而中醫學裡所講的 “神”,和在三界論中的 “靈”,並不相同,
在中醫學裡,“神” 並非直觀可見、能輕易感知的具體存在,它滲透於人體氣血執行、臟腑功能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