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日記(第2/4頁)
章節報錯
出阿喀琉斯之盾合金,
之後沒有任何事的我,便索性與我的師傅探索一個全新的領域,為人類找到在最壞情況下的求生道路,而這也就是曾經科幻片里人盡皆知的克隆計劃,透過分析個人所有的物質組成,以及空間結構,在資料庫儲存人體藍本,從而實現,即使這人不幸去世,我們仍能透過進行藍本的細胞克隆,實現個體的再生。
畢竟當時整合全球科技以後,對體格較小的個體成分掃描以及空間構造的技術是可以實現的,這為克隆計劃提供了先決條件。
這個專案也成功透過組委會審批,當時我們是準備先從動物實驗開始的,
首先我們的科研團隊計劃把成分分析儀,和立體構造儀結合在了一起構造了一個藍圖室,主要用途是獲取生物藍本,
而在藍圖室的另外一側,我們則是利用 3d 列印的原理,建造了一座培養基,用以對藍圖樣本的 3d 列印。
在將這兩者組合之後,克隆儀成功問世,這一步進行的很順利,超乎我們所有人的意料,不過也在情理之中,畢竟不需要攻堅,只是把已有的技術組裝到一起。
接下來一隻可愛的兔子成為了我們的第一個目標,我們將它放入了克隆儀,第一步獲取藍圖很順利,我們的電腦上有著這隻兔子的所有資料,只是驚人的是,只是一隻兔子的儲存資料便達到了 1p,但在全世界科技的支援下,這點儲存量並不是什麼難題。
我們在培養基的列印倉裡,按照藍圖所示,放入碳,氫等生物組成元素,
在多次確認無誤之後,克隆開始,
我們很驚喜!
在培養基裡,兔子的原貌在一比一還原,但隨著過程的進行,我們的驚喜逐漸消失,
兔子沒有任何活性,甚至於它的任何一個細胞都沒有活性,我們只是克隆了一隻死去的兔子,
不,
說死並不準確,兔子的所有細胞並沒有任何曾活過的證據,
我們後又試了植物,依舊如此,我們克隆的好似只是披著動植物外殼的石頭。
不久,這個專案被迫中止。
我當時就有種直覺,一定是差了某種\"物質\",才會導致這種結果,
畢竟如果我們真的探明瞭所有物質,且還原了空間結構之後,按理說一定能成功克隆。
只是當時我無法判斷差了什麼,畢竟那臺成分分析儀已經代表了科技的頂端,任何元素都能被檢測出來。
如今我倒是知道差了什麼了,那就是規則,李達的三界論終究只是省略版,
在三界論中,規則的本質是物質密度小過界限的物質,密度太小,質量過輕,根本無法被檢測,但祂是切實存在的,
祂參與了生命的程序,祂融入了細胞之中。
由此所有動植物的生命來源便得以解釋,不同的規則融入了不同的成分,方才形成了不同的種類繁多的動植物。
而規則真正的具體存在形式究竟是什麼呢,
祂擁有極小的密度,極輕的質量,參考我的研究,更像是一種概念,好似程式設計師的程式設計一般,
滿足了條件 a 就會導致結果 b,
好比只有活著的動植物才有死亡的概念,而石頭等金屬,因為不滿足活著這一條件,自然也就沒有死了這一狀態。
因此,或許所有的規則以人類的認知來說,大致是一段具備著由 a 到 b 的概念。
在思考這件事的時候,我不由得想到了愛因斯坦的觀點,物質不能被加速到光速,但他自身所寫的相對論中,物質被加速到光速,甚至於超光速並不違背,
即使是在人類科技已經發展到了頂點的風嬰之前,也從未發現過達到光速的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