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人何(第2/4頁)
章節報錯
常的生活土壤之中,有著諸多常見且鮮活的事實依據。
仔細觀察便不難發現,當一個人長時間與脾氣暴躁、動輒大發雷霆的人相處相伴,日子久了,潛移默化之下,這個人自身的性情也會悄然發生改變,逐漸變得容易急躁、愛發火,彷彿被對方的 “暴脾氣” 所 “同化”。
就如同很多陷入熱戀中的情侶,在經歷了數年如一日的長期相處磨合後,他們的性格竟會呈現出一種明顯的趨同態勢。原本性格內向羞澀的一方,或許會在開朗熱情的另一半影響下,變得更加外向活潑;而那個行事風風火火的伴侶,也可能因為對方的沉穩,漸漸增添了幾分從容淡定。
這些生活例項無一不在有力地佐證著,人類的情緒的確具備在同類之間相互傳遞的奇妙特性。
然而,思維的觸角並未就此停止探索,一個更為大膽且深邃的疑問接踵而至:既然人類的情緒能夠在彼此之間暢行無阻地傳遞,那麼,它能不能跨越物種的界限,傳遞給自然界呢?
答案是肯定的,其實在先前關於人類情緒傳遞的論證環節當中,便已然閃現出了這種跨界傳遞的蛛絲馬跡。
想想看,當一個人沉浸在悲傷的情緒深淵無法自拔時,哪怕此時外界是豔陽高照、晴空萬里,整個世界都被溫暖的陽光所包裹,可在他眼中,這一切的明媚都無法穿透他內心的陰霾,他依舊感受不到絲毫的開心愉悅。
這種現象很充分地證明了,人類的情緒就像一股無形的力量,能夠作用於周圍的自然環境,在某種程度上改變我們對自然的感知,實現從人類內心到自然情境的傳遞。
但此刻,一個更為關鍵、直擊本質的問題浮出水面:這種看似確鑿無疑的傳遞,真的是我們所理解的那種實打實的傳遞嗎?
換言之,它是否如同人類自身傳遞情緒一般,能夠直接讓另外一個人真切地發生情緒上的改變,變得更加暴躁、更加喜悅,或是更加哀傷呢?
亦或是說,這僅僅是在個體主觀的思維世界裡,大自然被人為地賦予了喜怒之情,而在真實的、不受人類主觀意識干擾的客觀世界中,自然本身並沒有這些情緒,它依舊按照既定的規律執行,不受人類情緒的絲毫影響呢?
遺憾的是,對於這種傳遞究竟屬於何種性質、何種模式,以我們目前的認知水平和研究手段,實在是難以給出確鑿無疑的論證。
畢竟,自然的奧秘深邃無窮,人類情緒的複雜性也超乎想象,想要釐清兩者之間這層微妙的關係,絕非易事。
不過,至少有一點是能夠確定無疑的,那就是即便是在人類自身的情緒傳遞範疇內,這種傳遞也並非百分百能夠成功實現的。
生活中,對於那些情緒管控能力極強、內心始終保持高度穩定的個體而言,他人外在的情緒表現往往很難滲透進他們堅如磐石的內心防線,難以對他們造成實質性的影響。
這就好比洶湧的海浪拍打著堅固的礁石,無論海浪如何咆哮、如何衝擊,礁石依舊巋然不動。由此可見,即使是在人類個體之間,情緒的傳遞也存在著難易之分,受到諸多因素的制約。
進一步大膽設想,如果人類的情感本身真的具備跨越物種界限,向自然傳遞的強大力量,那麼,單純從量級上來考量,能夠產生這種足以影響自然情緒力量的人類本身,或許早已超脫了普通人類的範疇,進化成了一種更為強大、更為神秘的存在。
他們與自然之間的關係,也絕非簡單的相互影響,而是達到了一種深度的交融與契合,能夠憑藉自身的情緒波動,改寫自然的 “情緒劇本”。
...
正如此刻,陳十一靜靜地佇立在這方天地之間,周圍的山川河流化作了一道道無形的情感紐帶,他無比真切地從那潺潺流水、巍峨山巒之中,深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