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漸漸平息(第1/2頁)
章節報錯
慧明既去,武媚娘雖心有所懼,然權欲之心未減。宮中諸人,皆兢兢而出,恐禍及己身。
一日,日暮時分,宮中有一僻殿,久無人居,忽傳異聲。有膽大之太監前往探視,未幾,驚惶奔出,面無人色,言殿中有影飄忽,似女子之形,泣聲不絕。武媚娘聞之,心下狐疑,遣親信數人往察。
及入殿中,唯見蛛網塵封,桌椅傾倒。正欲退出,忽覺有冷風拂面,寒意透骨。回首間,見一女子立於梁下,長髮垂地,遮面難辨。眾人皆驚,欲走而雙腿如鉛。
一親信強自鎮定,喝曰:“汝乃何人?竟敢在此作祟!”女子不應,唯泣聲愈悲。又一人顫聲曰:“莫非冤魂不散?”女子忽止泣,發聲如絲:“吾乃昔日之麗妃,為奸人所害,不得超生,今特來尋仇!”言畢,身影忽逝。
眾人惶恐而歸,具眼所見。武媚娘怒曰:“胡言亂語,定是爾等眼花!”然心中亦有懼意。
是夜,武媚娘臥榻難眠,忽夢一宮苑,亭臺樓閣,美輪美奐。步入其中,見一眾仕女或坐或臥,手持團扇,輕搖慢扇,看似寧靜清涼。然細觀之,仕女皆面色慘白,眼神空洞。
武媚娘欲轉身離去,卻覺去路已迷。此時,一仕女起身,緩緩走近,道:“陛下,此處乃幽冥之所,汝既來,休想離去。”武媚娘驚曰:“吾乃天子,豈容汝等阻攔!”仕女冷笑:“天子又如何?入此境者,皆為亡魂。”
武媚娘奮力掙扎,忽聞雞鳴,方從夢中驚醒,大汗淋漓。
此後數日,宮中時有怪異之事。或有物品無故移動,或有女聲於空室低語。武媚娘心憂,召群臣商議。
群臣皆懼,莫敢多言。獨有一老臣進言:“陛下,或為前朝舊怨,未得安息。當尋高僧大德,超度亡魂。”武媚娘從其言,廣尋高僧。
未幾,有一僧名智空者自薦而來。武媚娘問曰:“汝能解此困局乎?”智空曰:“貧僧願一試,但需陛下誠心悔過,以往之過,或引此禍。”武媚娘怒曰:“朕何過之有?”智空合十道:“陛下心中自知。”
智空於宮中設壇作法,然至夜半,忽狂風大作,法壇傾塌。智空口吐鮮血,驚呼:“此怨甚深,難以化解!”
武媚娘愈發不安,宮中人心惶惶。
又一日,武媚娘行至一廊下,見一宮女伏地而泣。問其故,宮女抬頭,雙目流血,道:“陛下,吾乃冤死之婢,求陛下為吾昭雪。”武媚娘駭極,令左右將其拖走。
是夜,武媚娘獨坐寢宮,忽聞窗外有腳步之聲,漸近窗扉。武媚娘大懼,呼曰:“何人在外?”無人應答,唯腳步不停。武媚娘起身,欲開窗檢視,窗忽自開,一股寒風湧入,吹滅燭火。
黑暗中,一雙手伸來,觸及武媚娘之肩。武媚娘尖叫,侍衛聞聲而入,然入內只見武媚娘一人,瑟瑟發抖。
此後,武媚娘精神恍惚,朝事亦多有誤。
一日,武媚娘於朝堂之上,忽覺眼前之人皆面生獠牙,張牙舞爪。武媚娘驚恐,昏厥過去。群臣大亂。
醒後,武媚娘思及過往種種,心中悔恨。乃下令大赦天下,為冤魂超度。
經此,宮中怪異稍減,然仍有隱隱不安之氣瀰漫。
某夜,武媚娘於花園賞月,忽覺身後有人。回頭,見一老者,面容憔悴,目光哀怨。老者曰:“陛下,吾乃先皇之臣,因諫言而死,今特來警示陛下,若不改弦易轍,恐禍不久矣。”言罷,消失不見。
武媚娘心驚膽戰,自此,夜不能寐,食不知味。
忽一日,宮中傳出訊息,一宮女暴斃於室,死狀甚怖。武媚孃親臨檢視,見宮女雙目圓睜,似見極恐之物。
正當眾人惶惶之時,又有一太監失蹤,尋遍宮中不得。
武媚娘心憂如焚,卻又無計可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