並不是徐曉慧有多漂亮和自戀,認為男人都應該為了自己去自我犧牲。

她倒沒有這麼自戀。

而是她的價值觀與方平安產生了衝突。

“為什麼?見義勇為難道不是美德嗎?為什麼你認為,自己會冷眼看著別人受難,甚至死去?”

她的聲音不大,這只是她在與方平安談論價值觀與道德問題,並不想驚動太多人。她也不是生氣,而是疑惑——方平安既有腦子,天文地理什麼都懂也有文化,還有一身不俗的力氣——可以說這樣的人即使在他們學校裡,也是天之驕子的那一批人尖兒。

但為什麼思想覺悟這麼低?而且還能這樣堂而皇之地說出來?

這對她的價值觀形成了嚴重的衝擊。

“因為不是我造成的啊?準確說我揍劫匪…是因為他們打劫我…那是因。”

“我反擊那是果…我跟劫匪之間有因果關係…我反擊或不反擊都是自己的選擇…自己承擔後果…萬一我被他們給弄死了…也只能說自己點子背。”

“而你…或者說他們在搶劫的過程中其他人受傷遇害…那只是連帶…因為你們本身沒有抗爭…所以任何結果自行承擔。”

“我跟你的可能會受傷乃至死亡…沒有直接因果關係…所以說句難聽點的話…你們死不死跟我一毛錢關係都沒有。最後救下你也只是順帶…主要目的還是我要揍那劫匪。”方平安很輕鬆地回答道,一點心理負擔都沒有。

“見義勇為是美德…你願意遵守我敬佩你…但別人視而不見我也不會怨恨。大家都只有一條命…為什麼要為素不相識的人冒險和犧牲?我沒有這個責任和義務。”

“剛才沒有任何人出手相助…我也沒有怨恨誰。像那邊的大哥大姐們…他們是帶著孩子出門的…萬一出了事兒…他們家孩子你養啊?”

“另外…你覺得的對的事…可以自己去遵循…我敬你是條漢子。但——不要逼著別人去按照你覺得對的方式方法去做…這叫做道德綁架。”

神踏馬敬她是條漢子!人家是姑娘!

“我最厭惡的便是道德綁架…我也不接受道德綁架…我如何行事…自己說的算。”

徐曉慧還在皺著眉頭努力消化方平安所說的話,在方平安的描述裡,自己變成了一個可有可無的角色,這讓她十分不爽,但,好像方平安說的也沒錯啊?

可是他說的跟學校里老師教的不一樣啊!

而其他的大學生也在竊竊私語:有的說方平安這樣自私自利,人人都像他這個想法的話,那還怎麼跑步進入Gc主義;有的說方平安的決定是對的,就和那些乘客一般,首先得先保證自己家人的安全;有的還在嘲諷說自私的同學站著說話不腰痛,剛剛你也沒有出去幫忙啊……

只有班長突然笑了笑,對著方平安豎了個大拇指:“方同志,真性情!”

【喲?聽得懂?怪不得是班長!】

方平安也笑著拱了拱手:“過獎過獎。”

大學生的價值觀,這個大學上課的時候學過,也有一定的瞭解,改開之前分為三個階段的變化:

1、崇高理想信念的確立階段(49-56);

2、集體本位與“假大空”價值觀形成時期(56-66);

3、主體迷失和信仰迷茫時期(66-77)。

而現在是61年,所以這些“小”傢伙們有點務虛,簡單說過於理想主義,把一切都想的太簡單太美好了。

這是好事兒也是壞事,但——別逼著我跟你們一樣就行。

不過這個班長既然能夠聽懂,那麼也就不會再產生什麼不必要的爭執。

而且這個時期9成9都是自願去上山下鄉,同學們之間也沒有太多的算計,那種頂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