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書意帶著秦洛川逛了一會兒,綿綿細雨,慢慢變成了小雨,然後倆人撐著一把傘一起回到了茶館。

他們回來後,宋熹梨已經換下了旗袍,穿上了一身戲服,正在臺上唱崑曲。

秦洛川見狀有些詫異:“我還以為茶館只唱評彈呢,居然還有崑曲!”

“梨姐很厲害的,她從小就學崑曲和評彈……”

在鍾書意的解釋下,秦洛川明白了宋熹梨為什麼會兩樣傳統表演。

那是因為她爸爸是蘇城這一帶的評彈大家,而她母親則是個崑曲演員。

臺上宋熹梨唱著崑曲《桃花扇》的選段。

秦洛川看著宋熹梨的表演,想到曾經看過的越劇,京劇,這些個人經營的小戲劇場基本都在苦苦的支撐。

“好端端的怎麼嘆氣了?要是被梨姐看到了,她會以為你覺得她唱得不好呢!”

鍾書意看著一臉遺憾嘆息的秦洛川,小小的腦袋上頂著大大的問號!

聽個崑曲還聽出遺憾來了?!

“你呀……”秦洛川有些無奈。然後和她說了一下自己的感嘆。

鍾書意聽完後也跟著嘆氣,“你說得沒錯,但也沒辦法啊,年輕人就是不喜歡傳統文化,咱們能有什麼辦法?”

現在很多京劇,崑曲演員都與時俱進的,只不過他們能力有限,也有人給觀眾直播,搞短影片……不過他們卻沒那些賣貨和唱歌跳舞的博主受歡迎。

秦洛川心裡也有了一些想法,他怕忘記,所以從包裡翻出一個筆記本開始唰唰唰的寫了起來。

鍾書意一見他要寫東西,然後就不說話了,小心的移開他手邊的茶杯和零食盤子。

此時臺上已經唱得差不多了,宋熹梨正在謝幕。

秦洛川寫了十分鐘左右就停筆了。鍾書意好奇的問:“你寫了什麼?”

“你自己看看。”他把筆記本遞過去。

鍾書意看了一下,發現是個故事大概。

講的就是傳統戲劇演員的故事。

“要是劇本能做得很好,拍攝出來的話,肯定能推廣宣傳一下傳統文化的。”

“沒那麼容易的,就算一樣東西火了,那也只會維持一段時間的熱度,想要抓住觀眾,其實傳統文化是需要進行改革更新的。”

其實秦洛川想說的是,這些傳統戲曲不能光只守著老祖宗留下來的那些戲,要學會創造出合適現代年輕人聽的戲。

不過顧及攝像機,他沒有說得那麼直白。

鍾書意卻聽懂了,她看了看秦洛川,沒繼續這個話題,而是轉而說起了別的,因為這個話題要是說起來那就沒完沒了。

而且還涉及到了一些改革,他們兩個屬於外行人。要是對傳統文化指手畫腳說三道四的,說不定還會惹得戲劇圈子裡的演員們不快呢。

言多必失,所以還是別說了!

再說,這個事兒也輪不到他們夫妻倆操心。

這不轉移了話題的倆人,說起了蘇城這邊其他的風景和美食。

過了一會兒,宋熹梨換了一身普通的衣服過來喊他們一起回去。

三人撐著傘,走在細雨濛濛的小巷裡。

這樣的場景讓秦洛川突然想到了戴望舒先生的《雨巷》。

抬頭看了看手裡的傘,頓時就想,要是換成油紙傘的話應該會更應景!

跟著宋熹梨一路來到她家,宋家是典型的蘇式古建築風格。

鍾書意趁著攝像師拍其他地方的時候,悄悄地扯了扯秦洛川的衣袖,指了指宋熹梨家左邊的宅子。

秦洛川頓時明白了,鍾書意家就在左邊!

可惜他們現在在錄製,不然可以去看看。

過了一會兒,宋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