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趙閔兒一臉困惑的樣子,葉旖旎趕緊介紹,說:“這位是西龍銀局的未來掌門人,張皓月,張總。”

“這位是我的嫂子,趙閔兒,也可稱為趙總,她家祖上就是經營百貨公司,現在已經發展到了很多行業了。”葉旖旎繼續介紹。

冷不丁,趙閔兒被介紹為“趙總”,心裡突然有點不太習慣,笑著糾正道:咱們都別叫什麼“總”了,我叫你皓月,你叫我閔兒就行。

“哈哈,也好,都是年輕人,別拘束。”張皓月倒是很自來熟,立刻答應了這個提議。

他指著身邊的小姑娘,問道:“是她帶你們找過來的嗎?”

小姑娘回答:“還沒到呢,翻過那個山頭,才到她家。”

“她家,是誰家?”張皓月一臉不解。

葉旖旎將前天發生之事,解釋給了張皓月聽,他聽了也有興趣,說:“那我跟你們一塊去唄,正好我好多年沒回過老家了,看看現在村民的手藝如何了!”

說走就走,三人有說有笑的繼續爬山。

一路上,葉旖旎問他:“這次,你爺爺回來是不是很高興?”

張皓月說:“可高興啦!他老人家從進山門開始,就老淚縱橫了,說以前的門沒這麼漂亮,就是一些粗木和樹枝綁起來的,哪有現在這麼氣派……”

“對了,他老人家身體不是不太好嗎,這山路怎麼走的過去?”葉旖旎好奇的問。

“哈哈,坐滑竿啊,你坐過沒?”張皓月回答道。

葉旖旎知道有滑竿這個東西,一般都在爬很高的山,很熱門的景區才有,這兒可沒見過。

張皓月說:“我們早就準備好了,叫了老家親戚,安排了年輕力壯的哥哥們來抬他老人家進去的。”

這個時候,趙閔兒插話了:“什麼叫滑竿?”

哈哈,果然,她從小生活在香港,並不知道這山野之地的物件兒,張皓月仔細跟她解釋:滑桿是山區特有的一種供人乘坐的傳統交通工具,即用兩根結實的長竹竿綁紮成擔架,中間架以竹子編成的躺椅,前有腳踏板,由兩位“大力士”抬著,熱天可撐涼篷,冷天可墊毛毯,如果是軟扎,可坐可臥,方便的很。

“哦,原來是這樣啊!”趙閔兒正好爬累了,聽了之後說:“好有趣,我也想試試。”

葉旖旎笑了,說:“你最好別試。”

原來,山區的滑竿一般都是老年人乘坐的“專利”,傳說中年輕人坐了,是要短福折壽的。

一路上,說說笑笑,一個山頭很快就征服在了大家的腳底。

“哈哈,我覺得好有趣,感覺咱們三個在搞田野調查!”剛剛畢業不久的張皓月,提出了一個論文術語。

“什麼叫做田野調查?”趙閔兒並不知道這個接地氣的詞。

張皓月笑道:“田野調查可廣泛啦,通俗的說,就是研究者參與到當地人的生活,體驗他們的日常生活與思想境界,透過記錄人的生活的方方面面,來展示不同文化如何滿足人的普遍的基本需求,以及社會如何構成。高校裡的很多學科,像語言學、考古學、民族學、行為學、人類學、文學、哲學、藝術、民俗等,都可透過田野資料的收集和記錄,架構出新的研究體系和理論基礎。”

趙閔兒聽了,點了點頭,雖然不太明白其中涵義,但是,很厲害就對了。

她問:“那,這種田野調查,你經常做嗎?”

張皓月撓撓頭,說:“經常倒也談不上了,有時公司的設計師們沒有靈感了,就出去採風,我有時間的話就會跟著去,感覺收穫很大!”

趙閔兒聽著,突然也覺得有了興趣,自己從小學的琴棋書畫,接觸的所謂的藝術,不應該只是在華麗的舞臺上,走進民間才更有意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