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愉接著對陳老師說:“陳老師,為了讓課程更具針對性,我們可以先收集一些偏遠地區孩子們的繪畫作品,瞭解他們現有的水平和常見的問題,然後在課程中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

陳老師表示認可:“這是個好主意,林老師。

透過分析他們的作品,我可以更好地把握教學的重點和難點,也能讓孩子們更有代入感,覺得課程是專門為他們設計的。”

林愉又說:“還有,考慮到孩子們的網路情況可能不太穩定,我們在錄製課程時,儘量把每個知識點都拆分成短小的片段,方便他們分段學習,也能減少因網路中斷而帶來的影響。”

陳老師點頭道:“沒錯,這樣做也有利於孩子們根據自己的時間和進度進行靈活學習。

那我們就先確定一下課程的大綱和每節課的大致內容吧。”

兩人隨後詳細討論了課程大綱,從基礎的線條練習、色彩認知,到不同繪畫風格的介紹,再到創作實踐和點評,都進行了細緻的規劃。

在公益分享會的準備方面,小趙根據各地合作方的反饋,對方案進行了進一步的細化。

他與另一個城市的合作方負責人楊女士溝通:“楊女士,我們根據您的意見,在分享會中加入了一個當地藝術特色展示的環節,想請您這邊幫忙提供一些當地特色藝術形式的資料和展示人員。”

楊女士回應道:“沒問題,小趙。

我們這邊有很多優秀的民間藝人,像剪紙、糖畫等傳統藝術都很有特色,我會安排他們參與展示,讓孩子們和觀眾能更深入地瞭解我們當地的藝術文化。”

小趙高興地說:“那太好了!另外,關於活動的宣傳,我們打算在當地的學校、社群張貼海報,您看您那邊能不能幫忙協調一下張貼的場地和時間呢?”

楊女士說:“可以的,我會和學校、社群溝通好,確保海報能張貼在顯眼的位置。

你們把海報設計好發給我就行。”

小趙接著說:“還有,我們想邀請一些當地的媒體記者來參加分享會,進行現場報道,您有沒有相關的媒體資源可以介紹呢?”

楊女士想了想說:“我認識幾位當地報社和電視臺的記者,我可以幫你們聯絡一下,不過你們需要提前準備好新聞通稿和相關資料,方便他們進行報道。”

小趙連忙感謝道:“太感謝您了,楊女士!我們一定會準備好的。

對了,活動現場的佈置我們也想融入一些當地的元素,您有什麼建議嗎?”

楊女士思考了一下說:“我們當地有一些獨特的手工藝品和傳統圖案,可以把它們運用到現場佈置中,比如用剪紙作品來裝飾舞臺背景,或者用糖畫作為活動的小禮品,這樣既能增加活動的趣味性,又能突出當地特色。”

小趙覺得這個建議非常好,認真記錄下來,並表示會和設計團隊溝通,儘快拿出具體的佈置方案。

在藝術比賽的籌備中,李總與張主任又就評委邀請的問題進行了討論。

李總說:“張主任,我們邀請的評委除了專業的藝術家和藝術教育專家外,是不是也可以考慮邀請一些在公益領域有影響力的人士呢?這樣可以從不同的角度來評價孩子們的作品,也能讓比賽更具公益色彩。”

張主任表示贊同:“李總,您想得很周到。

公益領域的人士可以從作品所傳達的情感和意義等方面進行評價,能讓比賽的評價更加全面。

我這邊認識幾位公益界的知名人士,我來負責邀請他們。”

李總接著說:“還有,比賽的宣傳我們要加大力度,除了在我們各自的平臺上進行推廣,還可以和一些教育類、公益類的媒體合作,釋出比賽的相關資訊和宣傳海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