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與各方合作的深入,林愉越發忙碌起來。

這天,他接到了一個來自偏遠山區學校校長的電話,電話那頭的聲音帶著幾分急切與期待。

“林老師啊,我們學校這邊的孩子聽說了你們的藝術專案,都眼巴巴地盼著呢!可是我們這山路崎嶇,交通不便,物資運輸和老師過來上課都太難了,您看能不能想想辦法?”校長的話語中滿是無奈。

林愉皺了皺眉,思索片刻後說道:“校長您彆著急,我先了解下具體情況,咱們一定能找到解決辦法的。

您給我說說學校到最近的大路有多遠,路況怎麼樣?”

校長詳細地描述了一番,林愉邊聽邊記錄。

掛了電話,他立刻召集團隊成員開會。

“夥伴們,現在有個新挑戰,山區那所學校交通太困難,這對我們後續開展工作阻礙很大,但孩子們渴望藝術的心不能被辜負,大家一起出出主意。”

林愉目光堅定地看著大家。

一位負責物流的志願者說道:“林老師,要不我們聯絡下當地的一些小型運輸隊,他們熟悉山路,雖然單次運輸量可能不大,但多跑幾趟總能解決物資問題。”

“這個主意不錯,不過運輸成本可能會高些,得再想想怎麼平衡。

教學這邊呢,遠端線上教學能不能行得通?”林愉接著問。

負責教學的老師回應:“線上教學有一定可行性,但那邊網路訊號不太穩定,得提前派人去除錯裝置,還得準備些離線教學資料備用。”

經過一番激烈討論,林愉最終制定了一套綜合方案。

一方面聯絡當地運輸隊,協商長期合作確保物資供應;另一方面組織技術人員奔赴山區改善網路,同時籌備離線課程。

幾周後,當運輸隊第一次把物資送到學校,孩子們歡呼雀躍。

看著嶄新的畫筆、畫紙,他們眼中滿是憧憬。

而遠端教學裝置除錯成功後,孩子們隔著螢幕與外面的藝術老師熱情互動,那一張張純真的笑臉,讓林愉深感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在專案影響力持續擴大之際,一家知名的藝術院校主動找到了林愉。

“林老師,我們關注您的公益專案很久了,咱們學校培養的都是專業藝術人才,很想和您合作,為這些孩子提供更專業的藝術指導,比如定期派師生實地支教,您覺得怎麼樣?”藝術院校的負責人誠懇地說。

林愉眼中一亮,激動地握住對方的手:“這簡直是求之不得啊!有你們專業院校的支援,孩子們能學到的東西就更多了。

不過山區條件艱苦,不知道師生們能不能適應?”

“這您放心,我們會提前做好動員和準備工作,讓師生們充分了解情況。

而且這對我們學生來說也是一次難得的社會實踐,能培養他們的社會責任感。”

負責人笑著回應。

很快,藝術院校的第一批師生就來到了山區學校。

他們不僅帶來了專業的繪畫、音樂、舞蹈課程,還帶來了很多新穎的藝術理念。

在一堂繪畫課上,一位美院學生手把手教孩子畫素描。

“來,小朋友,你看這條線要這樣輕輕地畫,就像你在撫摸一隻小兔子一樣溫柔,感受下筆的輕重……”孩子學得認真,不一會兒,紙上就出現了一個簡單卻充滿童趣的輪廓。

“老師,我畫得好不好呀?”孩子仰著頭,眼中滿是期待。

“你畫得太棒了!繼續加油,以後肯定能畫得更出色。”

美院學生鼓勵道。

孩子們的藝術天賦在專業指導下如春筍破土,日益茁壯。

藝術院校師生的支教活動,讓山區學校煥發出前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