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野炊(第1/3頁)
章節報錯
會議結束後,張傳武特意留下了王大發、賈禛,而洪爺作為村支書,自然無需離開。
賈禛簡要說了一下昨晚的談話,重申那僅僅是一個初步的約定,還需等待對方的到來方能塵埃落定。
至於創辦綠化公司的計劃,他選擇暫時保密,認為時機尚未成熟。
王大發,村裡的會計,一絲不苟地記錄著對貨物的需求,其餘人開始熱烈討論起來。
“凍梨、凍柿子的事可以先放一放,但野蘑菇不能拖,一旦過了季節,就會爛在地裡。還有那一千斤松子,可夠我們忙活一陣子了。”張傳武邊抽著旱菸,邊緩緩說道。
洪爺在一旁插話道:“這樣吧,我帶上唐凱,在尋找獵物的同時,順便捕捉林蛙。我們將它們放入地窖,用土覆蓋,讓它們自然冬眠。不過,冬眠時間越長,林蛙的肉質就會越瘦。”
王大發聽後,無奈地搖了搖頭:“說起村子,真是讓人痛心。我統計了一下,現在只剩下九戶人家了,其他人要麼已經搬走,要麼正打算搬走。曾經那麼繁榮的村子,如今卻變得如此蕭條。”
賈禛想起了塞翁失馬的故事,他說道:“世事無常,風水輪流轉。我打算明年出去找點活,村裡留下幾個人看守就行。”
洪爺聞言,嘆了口氣:“我老了,以後村子就靠你們這些年輕人了。”
賈禛連忙安慰道:“您可千萬別這麼說,村裡還需要您這樣的老革命來指引方向呢。聽說您的老首長要過來住幾天,我正好把王鳳生的房子收拾一下,讓他有個落腳的地方。”
商議完畢後,張傳武走出村部,回家告訴媳婦淑芬嬸子。淑芬嬸子是個直性子,大吼了幾聲,全村人都聽到了。除了幾個老人留守外,其他人都開始向村口集合。
賈禛急忙跑回家,帶上揹簍和柴刀。上次進山時,他沒帶柴刀,結果吃了大虧,只好借了別人的鐮刀。
囡囡一聽又要進森林,立刻放棄了組織小朋友玩過家家的計劃,跑回家也找了個小揹簍,像模像樣地準備幹活,真是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啊。
他們越過楊樹河,雖然這條河附近並沒有多少楊樹,但命名時恰好有位專家經過上游的一片楊樹林,於是就得名楊樹河。
這條河從小興安嶺南坡流下來,森林裡這樣的溪流還真不少,最終都匯入湯旺河。
湯旺河是松花江的支流,而松花江又是黑龍江最大的一條支流。
賈禛邊走邊對洪爺說:“洪爺,等會兒咱們搞點小雜魚吧,那玩意醬燉土豆最好吃了。”
洪爺笑罵道:“你小子就想著吃,我看你就像小雜魚,把你醬燉土豆了,肯定比小雜魚還好吃。”
一陣歡笑聲隨之響起。這種玩笑在村子裡稀鬆平常,不然漫長的冬季,人們該怎麼打發時光呢?
他們這次要爬得更高一些,畢竟這裡是小興安嶺南坡。深入森林就意味著物產更加豐富。
還沒開始幹活,就有人撿了半揹簍的野貨,這裡遍地都是好東西,只要不偷懶,根本餓不死,但想賺錢也難。
遠處突然傳來獵槍的聲音,但應該不是大型動物,不然洪爺早就來叫人了。
賈夢兮在森林裡到處瘋跑,阿黃緊緊跟在她身後,有條聰明的狗在身邊,大人真是省心多了。只要不走得太深,狗基本能把孩子帶出來。
有件事賈禛一直十分疑惑,按理說,狗的嗅覺十分靈敏,但阿黃卻總是先用眼睛看,除非主人讓它使用嗅覺,否則它不會主動使用。
賈禛認為,狗判斷人時,主要還是透過視覺和聽覺,最後才是嗅覺。
有些狗長時間沒見到主人,會先看相貌、再聽聲音,而不是先聞氣味。
其實,氣味比相貌和聲音更準確,因為每個人身上的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