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卷第3章 主角介紹開服準備和選服(第2/5頁)
章節報錯
考,卻能讓丁颯能夠第一時間對效率高低有個心理預期和資料比較,並可以針對其進行迅速調整。
接著是選服。
這裡就不得不提到丁颯的師傅,丁颯玩遊戲只拜過一個師傅,這個師傅自然也是個遊戲玩家。
丁颯是大三的時候認識他的,自從拜師之後丁颯的水平和之前相比可以說是天壤之別,用他自己的話來說就是師傅將自己引領進了網遊的真正大門,幫他開了竅。
儘管真正跟師傅學習的時間只有一年多,但師傅卻是改變他整個遊戲生涯的人。
丁颯的師傅比丁颯大8歲,在拜師的時候其個人水平早就已經開始走下坡路,而且他在遊戲操作上的天賦也沒有丁颯出色,在拜師的後半段時間其個人實力就已經慢慢被丁颯所超越。
但丁颯師傅是個極其稀有的理論型玩家,而且不是紙上談兵的那種,其理論、資料、實際結合的極其出色,玩遊戲完全是用腦子在玩。
早在他24歲時,由於工作和生活等問題發現自己很難再有很多時間花在遊戲上的時候就開始向管理型玩家進行轉型,早期目的是透過團隊來獲得更多的資源,後來卻真正喜歡上了這種遊戲型別,開始以團體發展作為第一考量。
為此他去自學了心理學,語言邏輯學,然後根據自己的遊戲經驗總結了大量網遊管理方面的理論並將之付諸於文字。
丁颯師傅曾對丁颯說:“我玩遊戲不少年了,徒弟收了很多,你是最出色的那個,但是也不願意靜下心來學我自認為最精華的東西。
當然,我收的徒弟中願意學的就很少,願意學的要麼悟性不夠,要麼自身條件不足,很難學到精髓,隨著我歲數的增加,家庭的壓力的增大,遊戲也不知道還能玩幾年,估計是教不出去了。
也難怪,現在的年輕人都喜歡爭第一,喜歡前臺那鮮亮的位置,誰會願意跟我學網遊管理方面的東西呢。”其後丁颯和他師傅偶爾也合作過1,2款遊戲,但大多數時間就沒什麼接觸了。
倆年後,丁颯師傅結婚了,然後從此就放棄了網遊,迴歸現實和家庭。而就在這一年丁颯真正進入了他的個人巔峰期。
話題扯遠了,丁颯記得師傅曾經給他分析過選服的十種常見心態,當時曾言道:選服心態和遊戲水平沒有必然聯絡,但遊戲水平反過來影響著選服心態,且選服心態影響著玩家長期的個人發展,而且瞭解玩家的選服心態對其個人初步心理建模是有著一定的參考價值的。
1.隨意選擇。
根本不考慮伺服器的區別,隨便點隨便進,這種情況往往出現在剛接觸網遊不久的新手玩家或者是純消遣玩家身上。
他們基本沒有什麼遊戲追求,玩遊戲只是打發時間而已,遊戲癮也不大,可以隨時放棄遊戲,大多數低齡玩家都屬於此類。這類玩家是團隊價值最低的。個人發展也最低。
2.以伺服器網路環境好壞為絕對優先。
這種選擇最容易出現在宿舍或家中玩遊戲的玩家身上。自身網路環境一般又難以在短期內改善,做出該選擇的玩家還有較大機率機器配置一般,這樣他們才會選擇網速較快,伺服器人數較少的伺服器。
此類玩家雖然通常大規模戰鬥基本就只能發揮出及格線以下的作用,但同樣基於該種理由,不會輕易更換伺服器和遊戲(其他伺服器網路延遲較高或其他更好的遊戲根本帶不動),因此其團隊價值中等偏上。
個人發展方面因為受到硬體水平限制很難出現頂級玩家,特別是pvp方面的高水平玩家。
3.在考慮網路環境的前提下儘量選新服。
做出這種選擇的基本都是有一定個人遊戲追求的玩家,也是最為常見的散人伺服器選擇標準,是各類選擇中最龐大一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