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發現用故事的表達方式闡述我的一個觀點或一種思想,更能清楚的表達我的所思所想。

那麼今天就講個故事:有一個年輕人小尊,在一家大公司上班。兩年來待人真誠,為人誠實,很快就升為小組長。

小尊從小就被父親教導要做一個正能量的,誠實正直的人。因為國民的民智大開,這年頭兒陰狠、狡詐、小心眼、小聰明,這些手段已經過時了,大家都在搞小手段的時候,我們應該磅礴大氣,做一個正能量的人。當然好人有時候不免吃虧,但擁有的肯定是好的合作伙伴和好的朋友。和人交流一次兩次三次,世人肯定能發現這個人的品格,沒人會拒絕和一個正直善良的人成為朋友。

這天公司裡發生一件事,公司裡有一個大的專案,公司有規定,超過一定數額的大專案,都會有幾組工作人員分別去做預案。小尊和小王分別領導一組隊員為這個專案做預案。今天是兩組隊員提交預案的日子。小尊組是實體考察調研做出的預案。小王組是在網上和各種渠道收集的資料整合出的預案。總經理看了兩個小組的資料後,判定小王的預案更規範更合理。小尊據理力爭自己的預案完全是真實可信的。但小王說他的預案更符合事實邏輯。總經理最後還是選擇了相信事實邏輯。小尊沮喪的要離開總經理辦公室的時候,董事長進來了,董事長拍拍小尊的肩膀,示意小尊留下。整個過程董事長都在影片裡看的清清楚楚。

人老成精,這句話有些道理。董事長相信小尊說話的真誠,所以才把小尊留了下來。

董事長說:沒有實地考察調研的資料,就有可能失真。小王的預案更符合事實邏輯,小尊的預案看著很不靠譜,但按小尊的說法,他是實地調研得出的真實資料,雖然小王也說他的資料是真實可靠的,但這麼大的專案,必須得有更安全穩妥的方法來保證順利實施。雖然小王的預案更能讓人認可,但沒有一點缺陷的預案,它本身就是一種缺陷。一件事情辦得怎麼樣,重要的是人,而不是這件事情的本身。

比如現在我要投資,我是要投資一個人呢!還是投資那個專案呢!不管那個專案有多好,做這個專案的人不行,我是不會投的。而這個人人品好又聰明,他不管做什麼都值得一試。

還有一個星期,如果重新再去弄份預案,肯定是來不及了,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找專業的人士去調查小尊和小王,你們兩個人的品德,誰的品德更好,就用誰的預案。董事長看著小尊和小王說:“我說的有些直白,你們可別生氣。”兩人趕緊搖頭。

一星期後,小尊站在了主講臺上,詳細的介紹著預案。

在與人交流時,讓對方感受到你的誠意和真誠,誠意是對整個事件的瞭解,真誠是誠懇和諧的態度。我想這樣的人大家都會喜歡。

女兒:今天第一天接新生,被人叫了學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