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兒子單獨相處的第四天》

隨著時間的推移,父子獨處的流程已進入正常狀態,該說的、該做的、該打的都做了,剩下的就是慢慢的磨合。其實家長沒那麼多要求,其他的都不叫事兒。

太懶了,早上不想煮飯還是去街上吃的面,吃完麵兒子說:“還想吃紅油包。”

“出門的時候讓你選擇,你不說話,吃完麵後你要吃包子!下次再議。”

又買了個西瓜兩塊錢一斤,前天是一塊一斤,昨天是1塊5一斤。賣西瓜的說他這西瓜如何如何好,那就試試唄!

沒有激烈的碰撞,就沒有想要的結果,這種理念是錯的,但又有什麼更好的方法呢!

兒子已到了拖延聽不進話的一個自我認可排他的階段。這就像我的頸椎病,病不是一天就有的,而是長期的不良習慣、環境所造成的。這種狀態想要去除,得有策略和相當長時間的耐心。我沒耐心,但妻子和岳母有耐心,我可以想到策略,只是在執行策略的過程中,長輩對幼崽的那種愛是阻擋策略順利進行的障礙。

我的策略就是少和兒子重複說那些無用的話,少催促他。比如吃喝,安全、衛生、做作業等等。多讓兒子參與家庭日常勞動,洗衣煮飯,收拾房子,照顧家人等等。多讓兒子自己思考,不要直接告訴他這個事情該怎麼做!在兒子錯誤中提點一句就可以了。比如煮飯做的不好吃,地沒拖乾淨,又能怎樣呢!多來幾次總會越做越好的。

晚飯後騎行到南峰寺看日落,晚霞真的很美麗,陰天沒有看到完整的日落,但落日依然掙扎著露出一個火紅的耀眼的縫隙。

走兩步遇到幾個街坊,出門遇到熟人是最好的際遇。閒聊一陣,心情很舒暢。過一會兒幾個老街坊的老伴回來了,他們在前面的桃林摘了些桃子,五塊錢一斤,我和兒子也有幸分得兩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