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的那個黃昏,夕陽如同熔金般傾瀉在寧靜的小村莊上,給每一片瓦礫、每一棵樹木都鍍上了一層溫暖的光輝。

村莊的空氣中瀰漫著淡淡的炊煙味,那是各家各戶開始準備晚餐。

在這個平凡而又寧靜的傍晚,張峰家的院子裡卻熱鬧非凡,村裡前來看新鮮的人絡繹不絕。

張峰站在人群中央,被鄉親們的熱情和讚賞包圍著,他的笑容溫暖而真摯。

黃昏的餘暉灑在他的臉上,映襯出他眼底的滿足與幸福。

王雪芬抱著小兒子張國利站在一旁,和鄉親們說笑著,眼裡都是笑意。

張國利在媽媽的懷裡好奇地張望著,一雙大眼睛忽閃忽閃的,彷彿也在為爸爸的手藝感到驕傲。

王雪芬偶爾低頭和兒子輕聲細語,小傢伙似乎聽懂了媽媽的話,咯咯地笑了起來,那清脆的笑聲如同夏日清晨的露珠,純淨而悅耳。

每當這時,張峰的眼神就會變得更加溫柔,他彷彿能從兒子的笑聲中感受到無盡的力量和動力。

李老太帶著村裡的孩子們在一旁和村民們打招呼,她的臉上洋溢著慈祥的笑容。

孩子們圍在她身邊,嘰嘰喳喳地說個不停,他們的笑聲和歡呼聲此起彼伏,給這個溫馨的傍晚增添了幾分生機與活力。

李老太不時地撫摸著孩子們的頭,眼中滿是慈愛與關懷。

鄉親們這才發現,張峰最近把丈母孃接過來一起住了。

想想當年丈母孃幫忙撫育嬰兒,張峰和王雪芬生的二女兒張曉敏現在也有幾歲了。

張峰這輛用竹子精心編織的嬰兒車,那車子的每一處細節都透露著匠心獨運:竹條編織得既緊密又富有彈性,車輪轉動靈活。

這嬰兒車,簡直就像是一件藝術品,讓在場的每一個人都驚歎不已。

“哎呀,張峰啊,你這手藝真是越來越了不得了!”李大娘率先開口,她手裡拿著一把剛從菜園摘回來的青菜,眼睛卻緊緊盯著那輛嬰兒車,滿臉的不可思議,“我還從來沒見過這麼精緻的嬰兒車呢,這得費多少心思啊!”

張峰笑了笑,說:“李大娘,您過獎了。我就是閒來無事,想著給家裡的孩子做點東西,沒想到還真做成了。”

“可不是嘛,張峰這手藝真是沒得說。”王叔也湊了過來,他手裡還拿著旱菸鬥,吧嗒吧嗒地抽著,眼神裡滿是讚賞,“這手藝可以拿到集市上賣了!”

張峰一聽,連忙擺手:“王叔,您就別打趣我了。我這手藝也就圖個樂呵。”

“哎呀,張峰你就別謙虛了。”一旁的趙大哥也忍不住插話道,“你這嬰兒車做得這麼好,肯定有什麼竅門吧?快給我們說說,你是怎麼做到的?”

張峰笑了笑,開始講述起自己的製作過程,“先去竹林裡挑選了一些質地堅韌、粗細均勻的竹子,然後將其截成合適的長度,用火烤彎成所需的形狀。接著,用竹篾進行編織,記得要做到竹篾之間緊密而富有彈性。車輪,選用耐磨的木材製作輪軸。就這樣,嬰兒車做出來啦。”

“原來如此,真是費了不少心思啊!”鄉親們聽完張峰的講述,紛紛點頭稱讚。

他們圍在張峰身邊,七嘴八舌地議論著,有的誇讚張峰的手藝,有的則好奇地詢問他是否還做過其他類似的竹編用品。

這時,村裡的年輕婦女們也帶著自己孩子圍了過來。

她們對竹編的嬰兒車和這兩張剛做好的兒童床,愛不釋手,驚歎不已。紛紛把抱在手裡的小孩子輪流往嬰兒車上放,讚不絕口。

對於這兩張床,她們驚歎於這兩張床不僅結實耐用,而且設計得非常精緻,兩張床床頭不僅雕刻著圖案,床底下還帶著抽屜。

“哎呀,張峰啊,你這兩張床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