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詞道,颯颯西風渭水,蕭蕭落葉長安。英雄回首北邙山,虎鬥龍爭過眼。閒看壩橋煙柳,淒涼露冷風寒。斷蟬聲裡倚闌干,不覺斜陽又晚。

東漢之初,經過了光武帝劉秀中興之治、明章之治和和帝之隆,國家持續繁榮,休養生息。但從和帝死後,繼任者們都年幼羸弱,導致群臣爭鬥、後宮專權等,朝局混亂,這光武帝剛辛苦打下的江山不可避免逐漸衰微。

這要從和帝死後的繼任者殤帝說起,他呀,小時候身體就不好,有慢性病。可他出生沒多久,就比他爸漢隆帝早一百多天被立為太子了。這一當太子,沒幾年,皇帝老爹一去世,他就坐上了龍椅。可是呢,年紀太小,還是鄧太后在後面掌權。殤帝這小傢伙,在位才一年,唉,也就那麼回事了,走了。

鄧太后一看,這咋整?又選了清河王慶的兒子佑來當皇帝,這就是安帝。安帝那時候,鄧太后還是照舊掌權。夏天干旱,鄧太后親自去審犯人,想給老天爺積點德。洛陽有個犯人,其實沒殺人,但被嚴刑拷打,最後屈打成招,瘦得跟竹竿似的,見到太后都不敢喊冤。就要被帶走的時候,他抬頭,好像想說啥。太后一看,哎,把他叫回來問問。這一問,嘿,冤枉啊!太后立馬把辦錯案的官員給辦了。剛處理完,大雨就嘩嘩地下起來了,你說這巧不巧?

後來,又立了個閻貴人當皇后。鄧太后一死,安帝這才開始自己當家做主。

安帝小時候挺聰明,鄧太后才選的他。但長大了,德行不太行,太后就不太滿意了,一直不肯把權力交給他。那時候,宮裡宮外有幾個壞蛋,像中常侍樊豐、劉安、陳達,還有安帝的奶媽王聖和她的女兒伯榮,這些人攪得朝廷烏煙瘴氣,奢侈腐敗,還搞不正當關係。司徒楊震上書直諫,安帝不聽,還給奶媽王聖封了個野王君,給太子保封了個濟陰王。

安帝南巡的時候,在葉縣駕崩了,在位十九年。閻皇后和閻顯他們一合計,濟陰王在內宮,怕大臣們立他,就假傳皇帝病重,坐著臥車飛奔回洛陽,然後發喪。閻皇后掌權後,想長期專政,就立了個小兒子,可這不是她親生的,是濟北惠王的兒子北鄉侯懿。濟陰王被廢,不能上殿,只能在靈柩前哭得死去活來,不吃不喝,大臣們看了都心疼。

北鄉侯懿當了皇帝沒多久,也拜拜了。這時候,中常侍孫程、王康等十九個人在陽德殿一合計,乾脆把原來的太子濟陰王保給迎回來當皇帝,這就是順帝。順帝那時候才十二歲,他上臺第一件事就是把閻顯他們給抓起來殺了,閻皇后也被趕到冷宮。這十九個人呢,都被封為列侯,人稱“十九侯”。順帝還經常去東宮看望皇太后閻氏,後來閻氏也死了。

順帝的生母李氏葬在城北,他一開始都不知道,後來有人告訴他,他才恍然大悟,大哭一場,親自去墓地,把母親的墓遷到恭陵北邊,重新風光大葬。順帝還徵召了樊英、楊厚這些隱士,天下人都對他們很期待。還有李固、黃瓊這些人才也被重用,虞栩、左雄這些敢於直言的人也經常能聽到他們的聲音。

順帝立了梁商的女兒梁貴人為皇后,梁商這人還挺賢能。但梁商一死,他的兒子梁異就開始專權了。順帝感激十九侯擁立之功,又痛恨宦官弄權,雖然他自己沒什麼大錯,但漢朝的運氣從這時候就開始走下坡路了。

順帝派杜喬、張綱這些人去各州郡考察,選拔賢良,清除貪官。其他人都去各自的部門了,張綱卻把車輪埋在洛陽都亭,說:“豺狼當道,還管什麼狐狸?”他直接上書彈劾大將軍梁冀和他弟弟河南尹梁不疑十五條無君之罪,整個京城都震驚了。順帝雖然知道張綱說的是對的,但就是沒動梁冀。梁冀恨張綱,想找機會整他。

那時候,廣陵有個叫張嬰的,帶著一群人在揚州、徐州一帶鬧騰了十多年,地方官都拿他沒辦法。梁冀就派張綱去當廣陵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