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風起安史之亂(第1/4頁)
章節報錯
杜甫有詩道: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安史之亂對於盛唐來說是個致命打擊,整整持續了九年左右,國破家亡、民不聊生。
接上文寫到楊國忠代李林甫當上宰相,這安祿山啊,可狡猾了,鼻子嗅覺很快,他覺得李林甫比自己還狡詐,所以心裡頭既怕又服。可等到楊國忠做了宰相,安祿山就瞧不上他了,覺得他就是小菜一碟,倆人就這麼槓上了,有了矛盾。
楊國忠啊,老在皇上耳邊嘀咕,說安祿山要造反。可皇上呢,偏偏不信,覺得楊國忠是瞎操心。
楊國忠琢磨著,隴右節度使哥舒翰和安祿山不對付,乾脆就讓哥舒翰再兼個河西節度使,倆人聯手對付安祿山。那時候咱們大唐啊,強盛得很,從安遠門往西,一直到咱大唐邊境,足足一萬三千里,村莊挨著村莊,田野裡都是桑麻,富裕得不得了,特別是隴右那塊兒,簡直就是人間天堂。
哥舒翰每次派使者去京城彙報工作,都騎著大白駱駝,一天能跑五百里呢!楊國忠還是說安祿山要反,還跟皇上打賭:“您試試召他回來,他肯定不來。”結果皇上一召,安祿山立馬就到了,皇上這下更信任他了。
安祿山要回范陽,皇上還親自解下自己的衣服賜給他,安祿山那叫一個驚喜,生怕楊國忠使壞留他,趕緊溜之大吉,騎馬坐船,日夜兼程,一天跑好幾百裡。回到范陽後,他派了個副將叫何千年的去京城,說要用三十二個蕃將替換掉原來的漢將。韋見素一看,就知道安祿山這是要造反啊,拼命勸皇上別答應,可皇上不聽,還是答應了。
安祿山在范陽、平盧、河東三道那是說一不二,心裡頭憋著壞主意都快十年了,養了八千多投降的異族勇士,叫“曳落河”。家裡還有一百多個家奴,個個力大無窮,勇猛善戰,一個人能頂一百個。他還養了數萬匹戰馬,又高又壯,跑得飛快,河北的精兵都歸他管。
安祿山見皇上年紀大了,軍隊也鬆懈了,心裡頭就更瞧不起大唐了。他想啊,等皇上駕崩了再動手。正巧楊國忠跟他有矛盾,老說他要反,皇上不信。安祿山就故意做了幾件事讓楊國忠告發,想激皇上快點讓自己反,好讓皇上相信楊國忠的話。
這麼一來二去的,安祿山就下定決心造反了。正好有個從京城回來的官員,安祿山就偽造了一份皇上的詔書,召集所有將領,說:“有秘密旨意,讓我安祿山討伐楊國忠,各位得跟著我一起幹。”
大家一聽,都愣住了,沒人敢說話。於是安祿山帶著十五萬大軍,從范陽起兵往南打。那時候老百姓太久沒打過仗了,一聽范陽起兵,都嚇得不行,路過的州縣,一聽風聲就投降了。
皇上聽說安祿山反了,趕緊召集大臣商量。楊國忠一臉得意地說:“就安祿山一個人想反,他的手下都不願意。不出十天,我就能把他的腦袋給您送來。”皇上還真信了。
這時候,安西節度使封常清來京城,皇上讓他去當范陽、平盧節度使,到東京去募兵。封常清十天就募了六萬人,還斷了河橋,準備防守。可惜啊,跟安祿山一戰,打了個大敗仗。安祿山就這麼佔領了東京洛陽,還把都城遷到了那兒。
這時候,安祿山的兒子慶宗還在長安娶了宗室的女兒呢,皇上知道了,就把他給殺了。
然後皇上又讓郭子儀去當朔方節度使。平原太守大書法家顏真卿也起兵討伐安祿山,還派了個叫李平的人去給皇上報信。皇上剛開始聽說河北的郡縣都跟著安祿山反了,還嘆氣說:“二十四郡啊,就沒一個忠臣義士嗎?”結果李平一到,皇上高興地說:“我還不知道顏真卿長啥樣呢,他就這麼能幹!”
顏杲卿(顏真卿的堂兄),那也是個真英雄!他當時是常山太守,一看安祿山反了,二話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