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誼《過秦論》寫到,及至始皇,奮六世之餘烈,振長策而御宇內,吞二週而亡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執敲撲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秦始皇建立不朽的功業,成為千古一帝,這不是秦始皇一個人一蹴而就的,而是經過了其先輩的六世奮鬥,哪六世呢?從秦孝公嬴渠梁開始,歷經秦惠文王嬴駟、秦武王嬴蕩、秦昭襄王嬴稷、秦孝文王贏柱和秦莊襄王贏楚,也就是秦始皇的爹嬴異人,這六世無一昏君,勵精圖治,才有如此之霸業。我以為啊,秦國統一六國,而不是其他的諸侯國,原因最重要的是商鞅變法,以法制天下,而不是因個人偏好治國,立國之本有了,大秦基石穩了,制度上的優勢真的是降維打擊。還有很重要的就是秦惠文王很關鍵,不像其他的什麼??魏文侯、??楚悼王?、齊威王?、趙武靈王、燕昭王等雖然都是雄主,但基本傳到二代就沒法延續了。秦惠文王曾經被商鞅殺雞儆猴,有挺大仇恨,雖然上位後車裂了商鞅,但是毅然延續了商鞅法制,繼續強國,算是夯實了大秦地基,後世就如魚得水了。

話說啊,在很久很久以前,有那麼一個姓嬴的小部落,他們原本是舜帝手下的大臣伯益的後代,後來出了一個叫蜚廉的傢伙,蜚廉的兒子惡來,那可是力大無窮,跟紂王混得挺近。結果呢,武王伐紂,惡來和他的主子一塊兒玩兒完了。惡來死後五百年,出了個叫非子的,住在太邱,特別喜歡馬,養馬技術一流。周孝王一看,行,就把他派到汧水和渭水之間去管馬,嘿,這馬養得那叫一個膘肥體壯。孝王一看,高興壞了,就封他為附庸國的國君,還把一塊地兒給了他,這地兒就是後來的秦國。

然後呢,秦國就這麼一代代傳下來了,什麼秦侯啊、公伯啊、秦仲啊、莊公啊,一直到襄公,這哥們兒可是個狠角色。周幽王那會兒被犬戎給欺負了,襄公挺身而出,把犬戎給打跑了,還護送平王遷都洛邑。這一戰下來,秦國可算是撿了不少便宜,把周朝那些沒人要的地兒都給佔了,從此秦國開始嶄露頭角。

再後來啊,又傳了文公、寧公、出子。這出子運氣不太好,被他的三個叔叔給篡位殺了,然後武公上位。武公之後呢,德公、宣公、成公,一直到穆公任好,這傢伙可是個能人,吞併了十二個國家,地盤擴大了上千裡,把西戎給收拾得服服帖帖,秦國這才算是真正強大了起來。

可到了後來,秦國這王位爭奪也是挺熱鬧的,什麼康公、共公、桓公、景公、哀公、惠公、悼公、厲共公、躁公、懷公,這一串名字聽得我都頭疼。懷公呢,被一個叫庶長晁的傢伙給殺了,然後躁公的孫子靈公立了位,又傳了簡公、惠公、出公。出公也沒好到哪兒去,又被庶長改給殺了,最後靈公的兒子獻公立了位。

獻公傳位給了孝公,這時候的秦國啊,在諸侯眼裡那就是個土包子,沒人願意搭理他們,連開會都不帶他們玩兒。孝公心裡那個憋屈啊,發誓要把秦國搞上去。於是他就發了個告示:“各位大臣,還有遠道而來的客人們,誰能給我想個辦法讓秦國變強,我重重有賞,升官發財不在話下!”

嘿,您還別說,真有這麼一位,衛國的商鞅,一聽這訊息,立馬打包行李往西跑,透過秦國的寵臣景監見到了孝公。商鞅跟孝公聊起了富國強兵的大計,孝公一聽,那叫一個激動,連著好幾天跟商鞅聊天都不帶停的。

商鞅說要變法,可秦國的老百姓不樂意了。商鞅就跟孝公說:“老百姓嘛,開始的時候別跟他們商量太多,等事情辦成了,他們自然就高興了。幹大事兒的人,不能跟老百姓一般見識。聰明的人制定法律,愚蠢的人只會遵守。”孝公一聽,有理啊,就讓商鞅當了左庶長,開始推行變法。

這變法啊,可嚴了,什麼連坐法啊,告奸有賞啊,軍功受賞啊,私鬥受罰啊,還有啊,你得好好種地織布,要是偷懶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