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得個失信於天下的境地。”

“所以既然不想讓上述事情發生,那就首先不能失信於自己的兄弟。”

朱棣皺著眉頭,將手中的茶杯放下,疑惑的問道:

“永樂帝當時是答應過事成之後,一起共主天下,可是此一時彼一時啊。”

“掌櫃的之前也說過,永樂帝是一位合格的帝王,既然如此一個合格的帝王,怎能眼睜睜看著大明江山分疆裂土呢?”

雖然自己可能會違背承諾,失信於天下。

可讓國家分裂,他做不到。

然而下一秒,他就被陳羽說的話吸引住了。

陳羽攤了攤手,輕鬆的說道:

“對啊,永樂帝不同意,可靖難之後,寧王何時說過要將大明劃江而治?”

“啊?”

朱棣聞言頓了頓,隨後眼前一亮。

他好像從這句話裡,抓住了什麼了不得的東西。

陳羽對寧王事件前因後果分析的如此透徹,甚至就連自己當時的小心思都猜得一清二楚。

那麼,按照陳羽之前的做事風格,這件事情一定有十拿九穩的處理辦法,能化解自己與寧王之間的隔閡。

在朱棣還是燕王的時候,就與寧王交情不錯。

而且過幾天就要推行新的削藩政策,明顯極大的動了藩王的蛋糕。

‘財富’與‘權力’都不再是唾手可得,而需要用‘功績’來換取。

實行起來,必將困難重重。

到時候藩王中話語權最重的寧王,就將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說實在的,寧王的能力確實很強。

削去寧王兵權,讓其當一個閒散王爺,恐怕不僅是寧王自己感到憋屈。

就連朱棣都感到有些不值。

這可是人才啊!

想要打造永樂盛世,人才必不可少。

但是,寧王這樣的人才,就像陳羽先前的說的,牽扯到的利益太多了。

在大明很難掌控。

好在上次與鄭和一起前來的時候,陳羽給出了‘海外建國’的辦法。

朝廷上利益牽扯複雜,可是海外那可就簡單多了。

這樣的話,寧王又可以在戰場上發光發熱。

但這一切的前提,都需要先解開他們兄弟之間面的矛盾。

可朱棣絞盡腦汁想了兩年,有辦法削弱寧王的兵權,卻沒有辦法化解他們之間的矛盾。

反而隨著時間的堆積,他們之間越來越生分,矛盾也越來越沉重。

沉重到直接被寧王上奏疏指著鼻子罵昏君!!!

朱棣猜測,寧王如此,那麼其他藩王估計也差不多。

頭都大了!

好在陳羽自始至終都是一副淡定的樣子,無異於就是有解決的辦法。

可以說是雪中送炭。

從陳羽嘴中說出來的計策,那效果一定相當的好。

畢竟,這段時間相處以來,陳羽的妖孽才能,他可是親眼目睹。

朱棣當即對著陳羽拱了拱手,笑著說道:

“掌櫃的,你到底有什麼絕妙的計策,不妨說出來我聽聽,省得這幾天提心吊膽,害怕大明又來一場靖難之役。”

陳羽看著滿臉期待看著自己的老朱,隨後轉過頭去,長嘆一聲:

“唉~~~”

“可惜永樂帝不能站在我面前聽我的計策,反倒要說給你這個大老粗聽。”

“也罷,今天精鹽生意終於走向正軌,不久之後咱倆就可以坐等收錢,趁著興致,我來給你好好說道說道。”

朱棣聞言一喜,趕緊給陳羽倒了一杯茶,隨後將腦袋探了過來,笑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