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蠻夷影響到大明的文化!”

“臣附議!”

……

朱棣眉頭微微皺起,掃視了一眼朝中大臣,最後目光鎖定在解縉身上。

假國書挑釁大明?

禁海祖制?!

讀書人,士紳!

呵呵……

看著一眾大臣附議,朱棣哪裡還不明白。

朝中大臣看似是在怒斥日本使臣遞交假國書,實則是藉著這件事,反對下西洋。

果然如陳羽說得那樣,下西洋開始之後,最先反駁的一定會是士紳階級。

畢竟士紳階級的主要收入來源是土地。

下西洋開海上絲綢之路,讓士紳階級感到了恐懼,害怕下西洋的貿易,衝擊到了大明本土農耕。

由於先前陳羽提出‘建設永樂公司’湊夠了下西洋所需要的物資錢財。

不從國庫拿錢,那麼朱棣自然以強勢手段推動下西洋,朝中士紳階級也沒話說。

本來以為他們會就此放棄,但是現在看來是一直在等待機會。

文官集團在忍耐方面,確實厲害。

但陳羽更厲害,早已預測大明百年之後朝中的勢力情況。

文官集團一家獨大!

所以之後的削藩必須要按照陳羽的辦法進行下去。

下西洋也一定要堅定不移的進行下去。

朱棣也沒有忘記陳羽所說,只有讓士紳階級看到利益,然後拉著他們一起幹,海上絲綢之路才會長久。

朱棣的表情平靜,並不打算在此時繼續與文官集團談論海禁祖制的問題,而是應該先處理假國書一事。

他淡淡的開口道:

“間中閨密,朕需要一個解釋!”

面對眾人的怒斥,朱棣的質疑,間中閨密這貨坦然承認道:

“國書確實是國王親自所寫,呈與大明,只不過來的時候大明並不太平,所以覲見建文帝推遲了。”

“直到如今大明國內局勢徹底明朗,您坐上皇帝寶座,日本對大明的態度並未有改變,如果陛下硬說兩份國書,那下臣也沒有辦法。”

“但是大明乃天朝上國,皇帝叔侄二人,無論誰做了天子,都與鄰邦無關,皇帝應當以寬厚為懷,不應因這點小事動怒!”

朱棣聽著間中閨密的話,雙手緊緊的抓著龍椅扶手,手背上青筋暴起。

解縉瞥了一眼朱棣,沒想到永樂帝方才並沒有提海禁的事情,於是繼續生氣的對著間中閨密說道:“巧言令色!”

“陛下,大明恥於跟日本這樣的蠻夷邦交,如果海外都是這樣的國家,那麼大明下西洋還真的有必要嗎?”

朱棣此刻早已火冒三丈,可還是打斷了解縉的發言。

“間中閨密,你說得對,大明乃天朝上國,無論誰做皇帝,都會秉持友好的與周邊國家邦交,這是大明對外的原則問題,不會因皇帝不同而改變。”

“陛下!”解縉不解的看向朱棣,沒想到朱棣不生氣。

朱棣擺了擺手,淡淡的說道:

“此事無需再議!”

朱棣知道間中閨密明顯就是欺他登基之事,名不正言不順!

這可以說是朱棣的禁臠。

上一次當面這樣說的人,墳頭草已經幾丈高了。

他也想要砍了眼前這貨。

人中還留有一撮小鬍子,越看越欠砍。

可是,這個時候是國與國之間的邦交問題。

砍了間中閨密,只會讓周邊國家使臣認為自己是一個心胸狹窄的皇帝。

朱棣知道他必須要做出一點功績出來,用來正名固位。

因為不僅是間中閨密有這種想法,朝中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