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時期由於西夏崛起,絲路被阻斷。

但宋朝卻主動組織兵馬,曾幾次試圖打通西北絲路。

每次都因太菜而失敗。

因此被迫放棄西北絲路,轉而向海洋發展。

反而使得海上絲路取代了陸上絲路。

宋朝時期,漢人牢牢控制著海上絲綢之路東段的貿易主動權。

南宋時期,海外貿易佔到了財政收入的一半。

朱棣拍案叫絕道:“對啊,陸地上可以賺錢,海上為什麼不可能賺錢。”

他奉天靖難以來,心中一直有個要超越的目標。

那就是唐太宗李世民。

他們的經歷出奇的相似。

同樣是開國皇帝的非嫡長子;同樣行軍打仗能力極強;同樣得位不正;同樣揹負上來殺戮親族的罵名。

但是他們之間的區別是李世民開創了貞觀盛世,但朱棣目前還沒有。

於是他意識到,

要想獲得千古武功,首要任務就是擴大大明朝的財富。

畢竟修運河,遷都、滅北元,平政局、殺光建文餘黨,治理國家、編纂永樂大典等

要做的事情隨便拿出一件都耗費巨大。

於是借鑑李世民絲綢之路的成功,將大部分的精力放在了北伐上。

準備先打通大明與西域的貿易獲得財富,再以此用來反哺國家財政。

但越做事,越忙碌,朱棣反而越茫然。

就像這樣,

陸地上可以進行貿易,難道海上不可能進行貿易嗎?

鄭和在一旁提醒道:“掌櫃的,你這話說的不對啊,絲綢之路經過幾百年的貿易,已經很完善。”

“但是海上絲綢之路自洪武帝海禁以來,已經徹底斷絕。”

“大明如果想要下西洋獲取財富,前提是耗費巨大人力物力開闢航道,完善貿易路線最後才能獲利。”

朱棣一怔,對啊。

賺錢的前提是先將地基打好。

陳羽笑著說道:“不用那麼麻煩,哪個國家的哪個地方有財富有資源,我門清。”

鄭和一臉不相信。

“就比如這裡,倭國,在你們印象中那個國家是一個又窮髮展又落後的國家。”陳羽指著草圖上大明下方的島國說道。

朱棣點了點頭:“確實如此。”

陳羽在島國上畫了一個圈。

隨後笑著說道:“這個圈裡的財富就不一般,有著非常龐大的銀山。”

“不可能,絕對不可能。”朱棣擺了擺手表示不相信。

倭國給朱棣感覺就是非常能算計。

為了逃避關稅,臉都不要了來拍他這個皇帝馬屁。

然後就是賣慘。

說倭國如何如何貧瘠,貨物來一趟如何如何不容易……

朱棣根本不想跟他們這些看著像小孩子一樣的國民計較。

於是減免了倭國的關稅。

但是倭國有這樣龐大的銀山的話,完全沒必要這樣裝窮啊。

陳羽指著其中一個圈內的銀礦,堅定的說道:“單的不說,就說這一個銀山,含銀超億兩,總量達到百萬噸……。”

倭國雖然是一個島國,但是國土上卻有著佔世界30%多的白銀儲備。

朱棣看著陳羽眼中堅定的眼神,想起姚廣孝說的陳羽精通屠龍術。

可觀測一個國家的氣運!

難道陳羽說的這一切是真的。

朱棣沉默了,手指在桌面上有節奏的敲擊起來。

大明一年賦稅才不過三千萬兩銀子!

光是倭國就有超十億兩白銀。

這是一個多麼恐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