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麗質也沒想到李世民竟然這麼無恥:“太過分了,我去找他。”

張彥趕緊拉住李麗質:“你去幹嘛?找打嗎?”

如果沒有張彥在,就李麗質現在的德行,不知道要被揍多少次。

“可是,我阿耶竟然想白嫖,我不能接受。”

張彥哭笑不得:“行了,不至於,你現在偏的真有點厲害了。”

“可是。。。。。”

“好了,來幫我剪輯影片,我要給歷朝歷代植入新的概念。”

“哦,好吧。”李麗質不情不願的來幫忙,在李麗質眼中,只要拿到大唐的土地封賞,張彥就不會那麼累了。

【古代的華夏一直都是世界上的超級大國,為什麼沒有對外殖民。】

這句話明顯說到歷朝歷代君主的心坎裡了,是啊,他們統治的華夏一直都是超級大國,蠻夷不管願不願意,都要服從。

【實際上,殖民這個概念出自近代的西方列強。】

【西方列強所在的地方資源對比華夏大地,較為貧瘠,而且碎成一地。】

【為了發展自己,列強只能從外部獲得資源。】

【如果把西方列強比做一個作坊,那它就需要從外面獲得原材料進行加工,之後再賣出去,這樣他們才能發展。】

【所以西方列強殖民並不是目的,生產也不是目的,他們最根本的目的就是掙錢,發展自己。】

【但這也就需要市場,一個龐大的市場。】

【試問這個世界,哪裡人口最多?市場最龐大?】

【很明顯,是華夏大地,這也是英吉利國轟開清朝大門的原因。】

【順便提一下,明朝崇禎時期,在大明即將崩潰之際,大明依舊可以把西方列強按在地上錘。】

(有人說明朝是舉國之力才贏得,這個說法不對,明末時期,張獻忠,李自成,清軍,順帶著一個日本。)

(可以說當時的明朝根本不可能舉全國之力打西方,充其量就是一支沿海的一個衛所打的。)

(1636年,崇禎九年,威德爾上尉率領的英國船隊與明朝發生衝突。英國船隊炮轟虎門炮臺,並攻佔該炮臺,但隨後明朝的反擊導致英國船隊撤退。)

(?明朝在面對英軍的挑釁時,儘管國勢衰微,但依然敢於對抗未知的外敵,在這一點上就比清朝強。別說那時候的英國沒完成工業革命,清朝明明知道人家已經改革,還裝作看不見,這就是愚蠢。)

清朝皇帝再次破防,這不就是說他們大清不如朱明嘛。

乾隆時空,天地會開始攻城掠地:“反清復明!”

不過在其他地方,卻有不同的口號。

“反清復唐!”

“反清復漢!”

一時之間,李世民和劉徹多了許多子孫,如雨後春筍一樣。

【但是古代華夏不同,古代華夏完全沒有對外殖民的動力。】

【對於歷朝歷代而言,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對外的擴張往往是以弔民伐罪的口號,在拿下土地後,也不是像西方列強那樣掠奪,而是致力於把那片地方融入華夏。】

【但如果這裡面沒有足夠的經濟價值,那就選擇羈縻統治。】

【這也是朱瞻基撤掉奴兒干都司和明成祖在東南亞設立的船廠的原因。】

【因為在他眼中,這些地方都是花錢不產糧的地方,留著也沒用。】

宣德時空,朱棣舉著棍子要揍朱瞻基:“奴兒干都司不產糧?你腦子進水了?”

朱棣忽略了奴兒干都司是經過後世開發才變成的產糧大省的事。

【至於為什麼古代華夏不在那些地方生產原材料,之後拿出去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