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隋煬帝(第1/2頁)
章節報錯
【他並不昏庸,但是卻成為了亡國之君。】
歷朝歷代的人已經習慣了天幕的存在,當天幕再次盤點時,所有人都抬起了頭。
【對於其父的死,普遍有兩種說法,一種是病逝。】
【而另一種更為廣泛的說法就是,他弒父登基。】
春秋時期,孔子陰沉著一張臉:“這樣的人,就算是明君又如何?活該是亡國之君。”
【他繼承了其父留下的龐大遺產,但是他卻在短短十四年,就落了個國破身死的下場。】
隋朝,楊堅唾棄天幕上的人:“都敢弒父,這也能叫人。”
獨孤皇后也深有感觸:“活該亡國。”
【他就是著名的亡國之君,隋煬帝楊廣。】
“誰?你說是誰?”楊堅傻眼了,楊廣!他怎麼敢的?
獨孤皇后也目瞪口呆,她以前真是眼瞎了。
此時的楊堅的臉色不能用陰沉來描述了:“來人!將楊廣廢為庶人,終生囚禁,不得外出。”
楊堅依舊沒有痛下殺手。
【隋煬帝在位時敲剝天下民髓,離散天下子女,只為滿足其一人的淫樂享受,這些行為都超出了社會的承受力,給人民帶來了無盡的災難。】
開頭的一句話,讓開皇年間的百姓傻眼了,這好日子才過了多久啊。
【他奢侈無度,殘暴無比,濫用民力,導致大量民工在修建大運河和營建東京洛陽的過程中悲慘死去。】
【大業八年,隋煬帝第一次征伐高句麗,因指揮錯誤,隋朝遭遇慘敗。】
【大業九年,隋煬帝再次征伐高句麗,隋軍敗退。】
【大業十年四月,隋煬帝第三次征伐高句麗,高句麗國王遣使請降,隋煬帝班師還朝。】
楊堅傻眼了,三年打三次,漢武帝也沒這麼玩的啊,高句麗是小國嗎?
諸葛亮同樣看著天幕:“如果他別如此透支民力,他的王朝也不至於滅亡。”
【他太過於急功近利,短短十四年,連續不斷的透支民力,大隋開始走向沒落。】
【大業七年,隋朝第一次農民起義在山東地區爆發。】
【隨著起義的爆發,隋朝各地窮苦的百姓也開始響應。】
楊堅面如鍋底,隨後看了看身邊的小嬰兒:“世民,你以後要守護大隋,楊廣,不可能繼位。”
【王薄是隋末最早起義的領袖之一,他在長白山起義,迅速得到黃河下游一帶農民的響應,成為隋末農民起義的先驅。】
【李子通是東海郡人,參加齊郡長白山起義軍,後來成為隋末農民起義的重要領袖,自稱楚王,最終被杜伏威擊敗。】
【竇建德是貝州漳南縣人,是隋末農民起義的領袖之一,建立了夏國,成為隋末唐初割據群雄之一。】
【徐圓朗是兗州高平縣人,是大業十三年起兵反隋的領袖,先後依附於李密和王世充,最終被秦王李世民擊敗。】
【宋金剛是上谷郡人,隋末年聚眾反叛,跟隨劉武周南下,屢次打敗唐軍,最終戰敗逃亡突厥,被殺。】
【李密原本是隋朝臣子,後來成為瓦崗軍的領袖,推翻了隋朝的統治,但最終兵敗身死。】
“李密是吧,你很好。”楊堅陰冷著一張臉:“天幕,少說了一個,還有李淵。”
看著天幕中所說的起義勢力,楊堅心都在滴血,他的大隋就這麼完了。
隋朝大業年間,已經逃往江都的楊廣抬頭看天:“那些刁民不懂朕,天幕你還不懂嗎?”
張彥無奈一笑,楊廣做的一些事,的確利在千秋,但是他太著急了,而且不愛惜民力。
【中原烽火四起,隋煬帝躲在江都。】
【楊廣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