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人到了船外先叫人將船停了,然後便在甲板上等著蘇昀之的船靠了過來。

遙遙見了人林如海便知的確是蘇家嫡子。

蘇家人骨子裡便有幾分與旁人不同的氣質。

脫離於人世間,卻又在人世間遊走。

蘇昀之見著是林如海面上露出幾分驚訝。

待到船伕搭了木板,他從容的走了過去,行動間,盡顯文人風骨。

到了船板之上,首先對著林如海拱手行禮。

“原來是林伯父,蘇家昀之有禮了。”

林如海上次宴會對蘇昀之印象便是不錯的。謙和有禮,又有文人風骨。

又因為其祖上的原因對他多了幾分親近。

蘇儒風老先生的書他們這些文人誰沒看過?

忙伸手把他扶起,笑容中帶著些和藹。為他介紹了身後的幾位大人過後,才閒話起來。

“今日倒是有緣,與你在這裡遇上課。聽你的侍衛說這次是準備去江南遊學的?”

蘇昀之沒有隱瞞恭敬做答。

“回林伯父話,這次出行本是遊學。原是沒打算去江南的,是臨行前想到江南風華好,才臨時改了道。”

遊學一事,在場所有的大人基本都是去過的。

不食人間疾苦,如何讀的了聖賢書。

林如海年輕時更是遊歷過許多地方。這會兒聽了頗有興致。

對著蘇昀之笑了笑。

“極好,遊學本就是隨心意,看天下。若是被之前的計劃束縛,反倒不如如今這般隨心而為。”

蘇昀之也點頭。

“林伯父說的極是。人生在世,能隨心而為的便也就這幾年了,昀之不願辜負。”

林如海聽了頗有感悟,對眼前男兒多了幾分欣賞。

“我看你孤身一人,便與我們一起同行可好?如此也安全些。”

旁的大人聽了,紛紛附和。

文淵書院院長的嫡長子,觀其言行舉止從容不迫。想來若是沒有意外,便是下屆的院長了。多個面子情也是好的

為啥沒想過蘇昀之會入朝為官?雖然不曾明說,但是蘇家人雖然皆是文采斐然之輩,家中入仕者卻是極少的。

大家便猜測,怕是蘇儒風老先生仙逝之時,有什麼祖訓留下。

這個傳聞一直都在,蘇家也未曾解釋過,文人便只當是預設了。

蘇昀之聞林如海所言,只想了片刻便點頭應下,又拱手致謝。

“那便麻煩林伯父和各位大人了。”

“早就聽聞江南學風頗盛,能與林伯父和各位大人同行是昀之的榮幸。”

謙和有禮,進退有度。

林如海對眼前蘇家子的好感更上一層樓了。

心裡算是不愧是蘇儒風老先生的嫡孫。

況且,若是他在,他在也鬆快些。

每日都要提防著身邊人,他也很累的好不?

蘇昀之是皇后娘娘的孃家人,家風又是那般清正。想來也必然不會和江南有牽扯的。

如此,與他說話,林如海也能放鬆些。

天天與那些老狐狸,林如海覺得睡覺都不安逸了,生怕說了什麼夢話。

林如海拍了拍他的肩膀。語氣裡有幾分期待。

“那你便讓小廝搬了東西過來,住我旁邊的房間吧。我有些關於你祖父著書上的疑惑想要問問你呢。”

“怕是在場的,沒有比你更瞭解的。”

蘇昀之也大大方方的應了。

“那便謝過林伯父照拂了,祖父還在時,的確是與我說過一些,一定知無不言,若有記錯之處,還望伯父指正。”

這件事便這樣定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