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宴會慶祝勝利,那歡快的氣氛如同對他的嘲諷。

周瑜心生一計,佯裝病重將死,派人送密信給劉備,稱有重大機密相告,望其單獨前來一見。

那信中的言辭懇切,彷彿真心求助。

劉備本就寬厚仁義,心地善良,猶豫之後決定前往。

諸葛亮等人極力勸阻,言辭激烈,“主公,此乃周瑜之計,切不可去!”

劉備卻說:“我諒他此時也耍不出什麼花樣。”

那語氣中帶著一絲自信和寬容。

待劉備來到周瑜榻前,周瑜猛地坐起抽出暗藏的匕首刺向劉備,那動作迅猛如閃電。

劉備大驚失色,臉色蒼白,向後躲避,那驚恐的眼神充滿了對背叛的難以置信。

就在這千鈞一髮之際,趙雲破窗而入,那身影如鬼魅般迅速,擋開匕首。

原來諸葛亮早料到此招,派趙雲暗中保護,那先見之明讓人讚歎。

周瑜見狀,知大勢已去,又急又惱,那絕望的神情如同墜入深淵。

此時,諸葛亮還讓人帶來一群百姓,皆是訴說周瑜不顧百姓死活挑起戰爭之舉。

周瑜聽著百姓指責,那聲音如同一把把利劍刺痛他的心。

想起自己一生心血付諸東流,氣血攻心,再次噴出大口鮮血,那鮮血染紅了被褥。

大喊道:“孔明,你欺人太甚!”

聲音淒厲,最終含恨而亡,那雙眼圓睜,死不瞑目。

劉備則安然返回荊州,那步伐堅定,如同凱旋的英雄。

周瑜死後,東吳上下一片哀痛,那哭聲如哀樂奏響。

諸葛亮卻獨自一人前來弔唁,那身影孤獨而肅穆。

只見他身著素衣,神色肅穆,緩緩步入靈堂,那腳步沉重而緩慢。

眾將皆怒目而視,欲拔劍相向,那憤怒的眼神如燃燒的火焰。

魯肅趕忙阻攔,“不可衝動!”

諸葛亮走到周瑜棺槨之前,深深鞠了三躬,那身姿恭敬而虔誠。

而後悲聲道:

“公瑾兄,你我雖各為其主,卻是惺惺相惜。

你之才情,亮一向欽佩。

今日你英年早逝,實乃東吳之悲,亦是天下之憾事。”

說罷,眼中竟似有淚光閃動,那淚光在燭光下閃爍。

眾將聞之,心中憤恨稍減,那緊握劍柄的手漸漸鬆開。

諸葛亮接著說道:

“公瑾兄生前最念東吳興盛,如今你去,亮願與東吳再結同盟,共保江東安寧,不負公瑾兄遺志。”

那聲音誠懇而堅定,如同誓言。

東吳諸將聽聞此言,面面相覷,那目光中充滿了猶豫和思考。

魯肅上前一步,說道:“諸葛先生既有此心,但願君莫負今日之言。”

語氣中帶著一絲期待和警惕。

諸葛亮微微點頭,轉身離開靈堂,那背影在眾人的注視下漸行漸遠。

經此一事,吳蜀之間的緊張關係暫得緩和,如同暴風雨後的寧靜。

只是未來風雲變幻,仍難以預料,如同大海中的波濤,隨時可能再次洶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