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零零章 晾一晾(第1/3頁)
章節報錯
從安息要到長安,雖然說是道路有三條,但其中最快也最安全的道路就是從蔥嶺而過,另兩條一是繞到北邊從大食進來,一條是取道天竺,走真臘,穿六詔再北上長安。可這兩條几乎沒人會走,花的時間要一年差不多,還路程長,北邊大食人膘悍且蠻橫不講道理,尤其是安息這是出使大唐又不是去他們大食,因此半道有被劫的可能;至於說走天竺和真臘?這不就有可能洩露了安息和大唐的協議趨向麼?也是不安全的。
蔥嶺,是天山和崑崙山的交匯點,兩坐山脈在此並沒有完全接連上,因此蔥嶺就是一個相對低的山谷,當然也只能是相對的低,是和天山那最高七千多米的主峰及崑崙山那六千多米的主峰對比而言。但蔥嶺本身的海拔也不低,具體數字王況不記得,但蔥嶺的最高點,怎麼地也有四千多米吧?這可是冬天,大雪封山,不要說蔥嶺,就是比蔥嶺要低不少的東邊的夏特古道,全程二百多近三百里,在冬天最少也要走上十來天才能走完!
蔥嶺以西一直到花喇子模(今烏茲別克花拉子模州,也就是滿清時期立下大功的花喇子模一族,似乎是八旗之一?)如今都是大唐的屬地,花喇子模國主已經上表請求撤國設道,只不過是皇帝不在,這等大事就是長孫無忌也不敢輕易決定的,更何況剛剛被指定為主外的王況?其他小國,王況都可以跟朝中眾大佬商議後做出決定給個州了事,但花喇子模地域不小,差不多有三四個建州那麼大,且又和安息接壤,設立道的話,這裡面關係牽連可就多了,花喇子模的國主最起碼也得封個郡王才行。
為了不讓安息人投下太多的關注,也是王況和長孫無忌一干大佬們實在是無權封子和伯以上爵位的權力,封個把的男的權力還是有的,都不用王況他們,直接宗人府報備下就行,因此在皇帝不在朝的情況下,朝廷還是費了好一番力氣才將花喇子模國主安撫下來。
如果從安息人被打發回去稟報,再到安息從其都城派出使團,就算是一路輕車從簡的,而且選擇在氣候暖和的時候的話,最起碼也得要半年之久,可現在是冬天呢,怎麼地七八個月也是要的吧?可算一算,這才過去四個多月呀,難道安息人長了翅膀了?直接的飛過了花喇子模南邊的大漠和蔥嶺?
“依某看哪,安息人怕是早就派出使團了,他們心急呢。”杜老頭一語就道破了其中的貓膩。
房老頭則接過話題:“嗯,如此看來,咱們又能多添幾艘大樓船了,照這麼下去,搞個不好,今年就能讓這些孩子們上學堂去了,不用呆在這裡。”眾人聽了,會心一笑,這個談判,有長孫相公和房相公主持,那麼就能多從安息人的口袋裡掏出大把的銀子了,既然他們那麼心急,咱們的籌碼也多了不少不是麼?朝廷雖然年年收入都在增加,但要花錢的地方可也多呢,如果這一次能從安息人的嘴巴里多撬他個幾百萬貫出來,那麼就算建個學堂,連著延請先生要花上幾千貫,那也能建千來個學堂,可以讓十幾萬的孩子進蒙學了。
然後朝廷再補充一點,內府再給點,這麼一來,不就解決了天下百姓家的孩子上學問題了麼?事實上,早幾年間,皇帝就有由內府出錢來大興學堂的意思,但被王況給攔住了。原因很簡單,本來麼,讀書取仕那幾乎都是貴族們的特權,偶爾有那麼幾個寒門子出人頭地的,也無關大局,但要是李世民突如其來的讓天下所有百姓子弟都上學了,必定會引起豪門大閥的反彈:朝廷讓那些人都上學去了,那誰來種地?誰來當衙役?誰來從軍?誰來幹粗活呀?
因此這些年裡,朝廷推行的都是溫和的改變方式,先是在各州設立一兩個學堂,降低入學標準,儘可能的將覆蓋面鋪到普通人家這一層上,然後,等到建州學堂裡第一批入學的孩童長成了,絕大部分都沒取到秀才的功名了,這就有了例子擺在那了:那麼多人沒拿到秀才功名,